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
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
方。)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好玩就在**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2.
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
(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
)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一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 耽误 朴素 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案
1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 新词情况。二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 讨论分段。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 有一次 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 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 解决疑问 受到启发 ...
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
二 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在登山途中,我 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3.讨论交流。我 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