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解读。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长篇**《水浒传》的相关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主要讲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
《少年王冕》叙述了王冕由放牛郎成长为一位能文善画的读书人的经历。《黄鹤楼送别》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清平乐村居》这首农村词描写了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和农家安宁平静的生活场景。练习7共有背《朝代歌》、写好钢笔字、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部分。
在编写导学案时,我紧绕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体现出来的情感意境和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都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
3、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中主人工的资料。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读备课文,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体现出来的情感意境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3《林冲棒打洪教头2课时。
24《少年王冕2课时。
25《黄鹤楼送别2课时。
26《清平乐村居2课时。
练习72课时。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板块。预习检查、课堂**、巩固提升。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并把难写易错的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从而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对重点段落熟读或达到背诵的程度,能够通过自读,分清段落,用自己的话说出段意。在巩固提升部分进一步的检查生字,及对作者和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大致了解。
第一课时基本都是这样。今天我要解读的主要是第二课时,《林冲棒打洪教头》预习检查部分主要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在课堂**部分我主要解析重点段落,让学生充分的读,通过与文本充足的对话之后,让学生自己说出你从林冲和洪教头的言语中体会出他们各自是个怎样的人?这样比老师直接传授给孩子们记忆更深刻,感受更深。
在当堂检测部分,我考察了学生对引号的不同用法,并及时加以反馈。又选了重点段落进行了对人物性格把握的巩固。在留作业块,我让同学自己选择,或讲故事或加以想象,但对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积累是必做的,我觉的语文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时间长了,就不知不觉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少年王冕》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编写环节的设计上,我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了学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编写前所遇到的难题。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利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本环节的设计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围绕中心,主动**(教学第自然段)这一环节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在课堂延伸中我原想把二十四孝图中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编写进去,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孝敬长辈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删去了,不过大家在教学中可以扩充。编写中我还是注重了积累在作业中让学生收集天气、花草树木茂盛的词语、有关写梅的诗等对应试教育有一定的营养含量。
黄鹤楼送别》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前部分讲述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让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仰望、远眺、凝视”的意思。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四)学习难点。
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复习上节课内容,利用课后题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总结方法,根据文包诗的特点,采用诗文对照的方法教学,把理解古诗整体意思的难度降低了,让学生放松了学诗文的畏难心理,为后面更好地学诗文打下基础。整篇文章以依依惜别为主线,在感受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自学再交流,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最后积累送别诗,旨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导学案目标。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在编写导学案时将“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过程体验法”、“以读代**”贯穿始终。
“读、看、听、想、表达”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赏析”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导学:
自主**,初步感知。
1.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 同桌互读互评。
3. 抽生读并正音。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初读赏析,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 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 “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的人美:
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意,体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国泰民安的内涵。
强化训练。课堂内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
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练习七》我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能熟练地背诵《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能工整美观地写好钢笔字。设计简单,只是一些记忆背诵了解的练习。
没有过深过细的去深究。小学生只要能把朝代歌和各个时期的人物了解就行,没必要过多的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写字一直是我们语文课的重头戏,所以我安排了这一环节描红。
第二课时能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练习口语交际,能讲述《水浒传》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积累与《水浒传》有关的成语和收集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我的解读完毕,谢谢大家!
马村小学:路梅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长篇 水浒传 的相关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主要讲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少年王冕 叙述了王冕由放牛郎成长为一位能文善画的读书人的经历。黄鹤楼送别 以 文包诗 的形式,叙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组成。这四篇课文分别是 林冲棒打洪教头 少年王冕 黄鹤楼送别 清平乐村居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知道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与情感。并充分利用资源,延伸阅读空间,弥补空白点,通过查资料 听人介绍 讲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2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
乐思辅导班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试卷。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 m ch n y n ji z n sh y u y j ng y ng ku n d i b i zh u g b d n w xi c n cu sh u b j ku i zh r n k u 二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