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海。一、教材简析:
散文按方位安排写作的顺序,有助于学生学习这种线条简明的写作技巧。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有助于学生体会用语的精妙,提高表达水平,培养审美能力。二、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并能规范书写、听写;理解重点词语“前赴后继”、“潮汐”、“澎湃”、“遐想”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悟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感受大自然的趣味,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按方位安排写作的顺序,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出品悟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按方位安排写作的顺序,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四、教学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和学习运用动词的技巧。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并能规范书写;理解重点词语“前赴后继”、“潮汐”、“澎湃”、“遐想”“征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1.读准生字,并能规范书写;理解重点词语“前赴后继”、“潮汐”、“澎湃”、“遐想”“征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写作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大海**,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大海)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生交流印象中的大海)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看海》。
3.过渡:课文是讲谁看海?
(作者徐蔚)他看的是什么时候的大海呢?他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感受?(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理解词语。
1.出示生词,抽生认读,齐读。
重点关注:(1)“赴、隙、湃”的字音,以及多音字“缝”。
2)“隙、湃”的字形;区别形近字:赴—起澎—膨湃—掰遐—暇—瑕—霞—假(3)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2.抽生分段读课文,并随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前赴后继、征服、激荡、潮汐、遐想、奔腾澎湃3.齐读课文,读通读顺,内化对词语的理解。三、明确顺序,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课后第一题,即:作者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到了潮水哪几种不同的景象?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勾画重点信息,从原文中找出答案。)山上看: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追问:用一个词说说此时看到的潮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轻柔)
沙滩上看:初上潮时像一幅展开的画慢慢卷起来,高潮时,近处潮水征服了沙滩,远处潮水像白烟,像水晶,像长明灯。潮水涌在石块间动荡着,拥挤着,前窜后缩,充满情趣。
追问:用一个词说说此时看到的潮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奔腾澎湃)
2.阴历十四五日的潮有什么特点?(读课文5自然段找重点词句回答)
3.填空,明确写作顺序:先总写(),再按照()顺序写看到的潮水,然后写了阴历十四五日看到的潮水,最后写()。4.结合刚才三个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问题的答案串起来讲,此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作者按照方位顺序写了不同地点看到的潮水不同景象,有时轻柔,有时澎湃,这些不同的景象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概括?(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概括写景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一两个词说出景物特点,加上文中写的作者的感受即可。生再次概括。主要内容参考1:
看上潮时的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在山上看,潮水轻柔,在沙滩上看,潮水澎湃,每月十四五的潮特别大。海潮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看潮的人永不觉得单调无味。
主要内容参考2:
上潮时的海在不同的角度看景象不同,或轻柔,或澎湃,或平静如常。海潮千姿百态,变幻无穷,让看海的人心情愉快,永不觉得单调无味。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课文内容和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上总结)五、布置作业。
1.写本课生字三遍,并组词。2.选择完成《同步》中的部分题。
附:板书设计。
从山上望:轻柔。
不同方位看在沙滩上看:壮美,有趣1看海愉快不单调乏味阴历十四五日看:近处汹涌澎湃,远处平静如常。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悟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感受大自然的趣味,体会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按方位安排写作的顺序,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3.积累优美句段。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悟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感受大自然的趣味,体会作者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集体订正。
2.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站在哪些地方看潮水?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感受上潮时的海。二、品悟词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品味潮水的轻柔美。问:作者在山上看到的潮水是怎样的?用朗读的方式从原文读出答案。
出示:课后2题(1)小题。
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上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这样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品悟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圈出动词。(叠、拥、盖)
2)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以“叠”为例引导:第一步:
字典意思加上做动作理解字的本意。第二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文中意思。
潮水一层盖在另一层上面,像盖被子一样,第三步:从“叠”字体会潮水的特点(非常轻柔)。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拥”和“盖”。
再追问“拥”,为什么不用“涌”?“叠”和“盖”一个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体会用词的精妙)
3)总结三个词的表达效果:这三个动词,准确、细致、形象地描写出在山上看到的潮水轻柔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愉快、欣喜的心情。(4)出示相关**欣赏。
5)用轻柔的语气,愉快地读第一段。
2.小结学法:抓关键词——体会关键词的表达效果(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潮水特点)——体会情感。
3.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在沙滩上看到的潮水?默读3—4段思考。
先写初上潮时的情景—再写高潮时的情景(近处,远处)——又写近处潮水涌到石块间的情景。
4.读出初上潮时的情景,师出示课后2题(2)小题,即:
从山上走下来,到沙滩上看那潮水像是卷过来的,仿佛是一幅展开着的画,一点儿一点儿卷起来,到沙滩高处,画便卷完了。”
用刚才学过的方法体会动词“卷”和比喻句表达的效果。(引导学生感受这时候潮水的轻柔、舒缓,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5.品味高潮潮水时的壮观美:出示课后2题(3)小题,即:
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拥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跃过来,跌过来了,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飞起来,轰轰地怒号。”
1)继续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潮水的汹涌澎湃,壮观的美)
2)对比“一片一片”和“一大块一大块”,继续体会高潮时的潮水的汹涌澎湃与壮观。
出示远处潮水的景象。(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色彩、亮度、形状三方面体会其美丽)(3)用录像**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
6.品味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趣。
运用方法,批注自己的体会,交流体会。(重点关注动词,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7.小结:我们通过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了不同角度看到的潮水的美,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三、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课文,你觉得可以学习作者在写景时的哪些方法?(有序表达,抓住特点,用词准确,修辞恰当。)
2.学习课文表达方法,选择一个场面,抓住特点写一个片段。(课前让学生先观察)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本课优美的词5个,优美句子两句。2.仿照课文的写作特点,写一个场面。3.完成《同步》中余下的题。
附:板书设计。
山上看:柔美1.看海沙滩看:壮美(愉快)石块间:有趣。
写作有序神奇抓住特点用词准确修辞恰当。
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徐蔚南简介
看海 资料。徐蔚南简介。徐蔚南原名毓麟,笔名半梅 泽人。江苏盛泽人。中国散文家。自小与邵力子相识,为世交。上海震旦学院。留学日本,庆应大学毕业,归国后在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1924年,由柳亚子推荐,参加新南社。1925年来上海,在复旦大学实验中学任国文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以 山 上 誉满文坛...
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大海简介
看海 资料。大海简介。大海是生命之源 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大海。海 英语 ocean,sea法语 mer 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 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徐蔚南简介
看海 资料。徐蔚南简介。徐蔚南原名毓麟,笔名半梅 泽人。江苏盛泽人。中国散文家。自小与邵力子相识,为世交。上海震旦学院。留学日本,庆应大学毕业,归国后在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1924年,由柳亚子推荐,参加新南社。1925年来上海,在复旦大学实验中学任国文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以 山 上 誉满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