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17 20:50:11 阅读 2961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

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而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世界的好奇心。

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始终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

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月;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

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

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份自由和快乐,不仅来自于祖父的园子,更源于祖父的爱。

我和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4、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教学难点: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激发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园子有了那些了解?

3、为什么说这园子是五彩缤纷、自由快乐的?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萧红的童年回忆,走进这个园子。

2、感悟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

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生交流读书收获,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1)园子里有什么?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还有什么?(螳螂、蚂蚁、甲虫斑蝥、蜈蚣等等)——种类繁多

2)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a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色彩:白、黄、大红、金粉、金、绿(五彩缤纷)

如何才能在你的声音中感受到颜色的不同呢?

“白”读得轻一些,“黄”读得重一些;“大红”读得重而拉长一些;“金粉”重读,与前对比,突出二字。“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前急后缓,“金”“绿”重读。)

b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声音:嗡嗡;形态:满身绒毛、胖圆圆的、小毛球似;动作:飞着、不动了

朗读:“嗡嗡”二字读得稍慢,“飞”读快些,突出动感。“胖圆圆”里“圆圆”两字读时嘴巴圆圆的,读慢些,“不动了”三字要轻读,读出蜜蜂伏在那不动的感觉。)

3)齐读这段话。

3、感受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1)感自由之事

1、小时候的萧红在祖父的园子干了哪些事?哪件事详写的?

事情:戴草帽;栽花;拔草;溜土窝;铲地;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浇菜水;睡觉。

2、提取萧红写的句子,师生对读,感受萧红的自由快乐。

3、萧红为什么如此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默读4-10自然段,标画感受深的词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讨论:祖父在园子了长谷子干什么?我犯的错误严不严重?要是你在家犯错误你爸爸妈妈如何处理?而萧红的祖父怎样做的呢?

从“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看出祖父是怎样的老人?(慈祥,爽朗)

这里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祖父的慈祥和爽朗的性格,和我天真撒娇孩子气)

2)感自由之景。

正应为有这样一位慈爱的祖父,萧红才会如此自由快乐,以至于连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生合作读,感受自由之景。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2、领悟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原来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园子里自由来自于萧红的内心——自由的情感。这种写法叫借——借景抒情

4、拓展延伸。

1、补充萧红资料,再读文中的关键句段。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测练习。

1、读读下面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2、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二、有人建议把《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改成“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我和祖父的园子》效果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实际,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的走进了文本,深深感受到萧红对童年、对祖父的眷恋,并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我和祖父的园子》观课记录。

孙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一切都活了。

”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孙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表现出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

1、渲染氛围,以情促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氛围,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导课之前,老师就紧紧抓住童年这个词导入,直奔重点,抓住快乐和自由,马上把学生带入了童年生活的氛围中。非常巧妙的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再如老师在后来教学中,运用**渲染。

2、读悟结合,心随言动。

整堂课,教师非常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培养,以读促悟,学生在充分的“读”之后理解课文,从而走进文本。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以后,孙老师便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进行细致的品读,并且表达自己的体会,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并且将自己的体会送入到文章中,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是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无限感怀与留恋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遍遍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读出了作者童年的快乐与自由,在这种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于作者那种对童年时光的快乐与自由也就体会得十分深刻了.学生对部分能够真正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以自己的理解诠释文章。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新的学习方法:

要学会品味语言,读出作者的心情,同时丰富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7 爱如茉莉。教材分析 用清新 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相茉莉般平奇却芬芳怡人。教学目标。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苏教版

苏教版第十册第5单元复习。一 整一整。含 爱 的成语 爱屋及乌 爱莫能助 爱憎分明 爱不释手 爱民如子。表示领悟的成语 如梦初醒 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心神领会 豁然开朗 描写关系亲密的 血浓于水 寸草春辉 骨肉至亲 手足之情 手足情深 相亲相爱 天伦之乐。讲人的口语表达的 头头是道 信口开河 理直气...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填空

第五单元填空。姓名。1 爱如茉莉 这篇课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之间的相互关爱,有如茉莉花一样抒发了作者对这种感情的之情。2 在母亲眼里,爱如茉莉在我的眼里,爱如。3 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钻 这个字的好处是。小院立即漂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芳香 这个词说明母亲声音说明作者对母亲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