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11 19:55:09 阅读 4456

练习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城市的特征以及别称,学习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2、练习写好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代名言。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1)查字典。

2)问同学或请教老师。(3)联系词语猜一猜。3、集体认读词语,正音。4、观察画面,说一说城市的特征。(1)小组内交流(2)指名说。5、连线。6、补充句子。

1)自己先说一说,在指名说,订正。(2)填写句子。

3)教师小结:因果句的三种表达方式。

7、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城市别称,谈一谈为什么有这样的别称。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效、诊、初,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c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d出示“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效”,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诊、初”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h反馈写字情况。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一)成语。

1、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师生一起回顾《东方之珠》。3、认读成语。(1)生自读成语(2)指名领读,正音。

4、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5、指名说说词语意思并用词说句子。6、练习背诵。

1)自由练读,同座互背(2)展示背诵。(二)学习孟子的话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2、师范读名言。

3、生自读名言,读准字音。4、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5、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师生评点。

总结: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

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爱护别人家的孩子。6、指导有感情朗读。7、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备注1、口语交际——说笑话2、学写毛笔字,练习写捺。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课前准备:准备几个小笑话。(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小段节目。(放一段笑话)这是什么节目?它有什么意思?

今天咱们也来开个“笑话会”,一块分享笑话带给人们的乐趣!”(二)指导交流:

1、分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的笑话。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讲笑话。

3、全班同学评议:表达是否清楚,有没有趣,怎样更吸引人。4、每个人再准备。

5比赛讲笑话,评出笑话大。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八”字中的捺——竖捺。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尾处渐渐收笔。2、教师执毛笔范写竖捺。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指导观察“过”中的捺——平捺:将捺起笔处的笔锋向下,不是平直起笔,而是逆锋向右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平直运笔,渐渐拖出笔锋。5、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捺,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捺画的字。)三、布置作业习作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及相关趣闻。2.学会正确处理各种资料,为写好习作服务。

3.学会用第一人称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有关趣闻。4.

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如绘画、剪贴等,来描述动物吸引读者。5.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第一人称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有关趣闻。三、教学难点。

能把收集的**和所写的文字结合起来,创新求异,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通过对资料及**的收集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为写作打开素材。2.

学习例文,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明确什么样的名片打动人、吸引人。3.在掌握设计名片的方法和重点的基础上,再次交流,便于更多的学生明确如何写好习作。

4.学生自评、互评所设计的名片,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展示,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在写作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及相关资料,并把自己对该动物最感兴趣的方面加以整理。2.制作多**课件。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生活,激发情趣(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名片,你能谈谈你对名片的认识吗?2.今天咱们就用这种方式来介绍小动物。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从那些方面为动物设计名片?(二)研读例文,学习写法1.初读《鲸》,感知写法。

1)激趣:有一位同学为鲸设计了名片,大家自由读一读,读过之后看看你喜欢他的设计吗?

2)出示例文:我的名字叫鲸,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如果我把嘴巴张开,可以当餐厅。里面放上一张桌子,周围坐上五六个人绝对没有问题。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你看惊不惊人?

有人叫我“鲸鱼”,千万不要误会,我可不是鱼哟。(3)学生自由读例文再指名读2.研读例文,明确“写什么”。

1)激趣:下面我们重点读读,看看小作者究竟写了鲸的哪些方面?(2)讨论交流。

3)归纳总结: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鲸的名字、大小、不是鱼等方面。3.再读例文《鲸》,学习“怎样写”。

1)激趣:小作者写了鲸的名字、大小等。让我们再读读,看小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可爱有趣亲切的呢?(2)生默读。(3)讨论交流:

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名字的?还可以怎么说?小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它的主要特点的?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4)归纳总结:1、把动物当自己,用第一人称写会更亲切。2、抓住特点,写出与众不同之处——大。3、语言简洁、有趣。4.比较读《鲸》,明确写法。

1)有另一位同学也为鲸设计了名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她有没有按照上面的方法写,你喜欢吗?

2)出示例文:我是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但我不是鱼类。我的嘴巴。

很大,我刚出生时,就有3吨重,7米长。我每天体重增加90千克,每小时增加4千克。我每天能吃3吨食物,食量很大。(3)讨论交流。

三)自读《海龟》,再次学习设计名片。

1.激趣: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薛爱华同学给乌龟设计的名片,看看他设计的合理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2.生自由读《海龟》。3.汇报交流研读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什么。

样的名片设计才能打动人,吸引人,并从例文中感悟如何设计有吸引力的动物名片。借用例文体现“由扶到放,模仿起步”的教学思路。】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明确要求,完成习作1.出示习作要求。

2.同学们请根据你收集的资料思考一下该如何为动物设计名片。3.指名说,师给与引导。

4.动笔习作,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设计名片的方法和重点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便于更多的同学明确如何介绍的生动有趣,有吸引力。】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1.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现的书写不规范、坐姿不正确等,及时给与纠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五)修改设计,展示作品。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品给同桌看看,再评一评。a有没有用。

第一人称“我”来写。b是否写出了动物的外形特点,突出它的与众不同。c语言是否简洁、有趣。按以上要求同桌相互修改。3.展示设计。

1)学生自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

来的快乐。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评价,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设计,分享快乐。(七)板书设计给动物设计名片。

附:《为动物设计名片》预习单。

一、搜集有关名片,了解它的制作过程,并向名片持有者询问为什么要制作名片?

生活习性语言简洁、有趣大外形特点名字第一人称。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简案。单元名称 小学 语文学科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课题或主题 留心观察。设计者 张晓玲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岗小学。一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1.单元主旨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2.课标要求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

2018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检测。三年级语文考查题。时间 60分钟形式 闭卷 等级 一 基础知识。40分 1.我会写。3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2.看拼音写汉字。8分 m fan y u xi n h l x ng zhu ng 3.比一比组词。8分 糖密续棒。塘蜜读捧。4....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析

主备人 一 教材分析。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宇宙的另一边 和 我变成了一棵树 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本单元还安排了 交流平台 和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 四个版块。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朗读,走进作者丰富的想象世界,感受文章中构造的神奇画面,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