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到那里去了(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人是怎样吸收营养的,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已有的体验对人体的消化器官作出推测;能从各种**资料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够用语言或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与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并合作学习;能仔细聆听并尊重他人意见;能大胆想象。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件,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明确唾液能使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三、教具准备。
每组两个试管、淀粉糊、碘酒、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吃下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食物到那里去了(教师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画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
1)学生画食物的旅行路线。
2)小组讨论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
猜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
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形状等。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3、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那么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课件展示)
食物进入口腔顺着食道到达胃,肝分泌胆汁,胰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这时,食物再从胃进入小肠,有营养的物质留在身体里,没有营养的食物残渣再进入大肠,通过直肠、**排出体外。
4、猜想口腔的作用。
同学们在平时吃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越嚼越甜?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唾液)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做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课件提示:
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2)将两只试管放入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4)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小组交流:没加唾液的淀粉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没有变色。那么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5)教师适**价学生的说法后课件出示:食物进入口腔,经牙齿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
6)教师让学生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生:加入唾液的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师小结: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初步消化,然后经过吞咽,食物经咽进入食道,食道蠕动使食物进入胃。
7)课件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在胃内,吃进的食物经过充分的研磨、搅拌,同时通过分泌的胃液分解食物,变成了粥样的食糜状态进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肝分泌储存在胆囊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和小肠分泌的肠液一起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营养成分就顺利被人体吸收了。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没有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残渣在大肠内被肠壁吸收了水分之后,就变成了粪便经**排出体外。)
8)教师提出问题:肝是不是消化器官?让学生完整的说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咽、食道、胃、肝、胰腺、小肠、大肠、**。)
2、教师小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使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
四)课外延伸。
1)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
1、不挑食。
2、饮食定时定量。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
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7、吃饭要细嚼慢咽。
8、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师: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课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正确做法传递给你所关心的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好身体。
五、板书设计。
1、 食物到那里去了。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1、不挑食。
2、饮食定时定量。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
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7、吃饭要细嚼慢咽。8、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教学反思:1、食物到**去了(二)
教学目标:1、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2、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准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把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3、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预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熟悉。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要害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老师把这些部位帖在黑板上(小组长发放记录纸)
交流汇报:老师挑选特殊夸张的两张记录纸放在投影上展示。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老师总结:老师刚刚在看你们画时,40幅图,有四十种不同的画法,是不是我们体内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都是不同的呢?
那到底确切的位置在哪?,万一这里疼,你说不出是什么疼。那不是太没水平了吗?
所以,我们有必要搞清晰他们的位置吗?
老师有一件十分神奇的衣服?谁穿上,谁就能知道自己消化器官正确位置。老师看一下谁能来试穿。
学生穿“衣服”老师让他站在凳子上。老师问,你的胃,食管,小肠,大肠在哪?(这件衣服上最好还有肝胆,胰的位置),学生指。
老师说:下面的同学,你们能指出来吗?(要点:
食管长;胃躺在左边;小肠盘在腹部,大肠的位置等)
四、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建立联系。
过渡句:食物经过这么长长的消化道以后,形态还是原来的样子吗?在不同的消化器官内,形态相同吗?假如不同,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再次查找资料,圈出重点。
板书:细碎、通道、食糜、小分子、残渣。
为什么口腔里会变的细碎,在胃里会变成食糜?他们有哪些结构特点吗?
重点:1.体验胃的蠕动模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挤捏口袋,体验蠕动磨碎食物。
实验指导:如何蠕动。
实验深入:有些不能磨碎的食物要细嚼慢咽,下节课将深入研究。(考虑一下是否时间与收获不成正比)
2.体验小肠长度,大肠长度,两者相比,各有特点功能。
五、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检查一下自己画的图,对吗?现在可以试着去修改一下食物消化过程图。
课后反思:2、我们的呼吸(一)
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比较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1、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气球、钟表、多**“人的呼吸”课件。
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
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
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复习。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消化,呼吸的过程,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了解大脑与神经的特征。2.技能目标 会设计人体消化 呼吸的实验。3.情感目标 乐于合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和改善生活。三 教学难重点。学生全面掌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秘密。1 食物到 去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 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 爱提问 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4 脑与神经。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 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3.体会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保健教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