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语文出版社s版
4.所属单元:第十二册第四单元
5.学时数: 40分钟(多**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
2、领会古诗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注重古诗的积累。
4、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尝试用此法进行练笔。
内容分析:
本单元我所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选自于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这两首诗都是描写送朋友时,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学情分析:
我所上课的学生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文中的注释,理解诗文的基本含义;并且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在朗读上能够知道古诗的基本节奏,同时能在朗读中注意这一点。
教学理念: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将学生由课内导向课外,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浓浓深情,并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尝试用此法进行练笔。。
文本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分析:
1、古诗具有一定的音律美,教学时我将四段不同风格的**穿插与古诗的朗读中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烟花”一词是理解的重点,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在美丽的春景中,送别朋友是一件多么伤心的事,我将收集到的一些美丽的春景图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还能有助于体会适中的情感。
3、在进行写话训练时,我将同学们熟悉的校园中的几处景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睹物思人,睹物思情,为学生打开了一道情感的闸门。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课件及能**课件的设备环境
教学重难点:
以“景”为线索,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指导自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
15古诗三首
孤帆 依依不舍
柳色 借景抒情含蓄之美
细细咀嚼,品尝古诗的芳香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之教学反思
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李玉芳
我所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选自于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这两首诗都是描写送朋友时,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这是初读这两首诗的收获。
拿着这两首诗,我再次细读,大脑逐渐清晰起来,慢慢的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
这两首古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细细读后就会发现送别的内容是大不相同:1、对象不同,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2、送朋友去的地方不同,一个是到广陵(现在的扬州市,一个风景优美的大都市)是朋友自己想去的地方;一个是到安西(新疆的最西边,唐朝的西域边关,那儿气候恶劣,穷山恶水)是朝廷命令朋友去的,既然去的地方不同,那么心中的那种离别情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执教一定得注意其中不同的情感。
即使这么多的不同,我却发现了这两首诗最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采用了“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式。
有了这样的细读之后,在这节课上,准备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我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及写作方法的指导上。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
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第四个目标,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尝试用此法进行练笔。
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努力地挖掘教材中的景,让学生通过想象,质疑等方式,敢无视中所要表达的景,并且通过“借景抒情”这一契机将两首诗进行有机地整合,全堂课以“感悟借景抒情”,“体验借景抒情”,“运用借景抒情”这一过程循序渐进,从对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有深刻的了解。
嚼词嚼出一幅依依离别图
所以第一环节,“感悟借景抒情”,我用《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为载体,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朋友间的情谊。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寄情于景,为我们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江畔送别图,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无数次的诵读的时候,都被诗中情深深感动了,怎样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呢?教学我没有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字,词,句的解析,也没有停留在读,背等应付考试的知识点的掌握上,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独特的个性色彩,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读悟结合,品味别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这无疑是有很大的困难。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
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
因而在教学中我选取了“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四处境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分别的情景,走进了诗句,走入了诗人的内心,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同时,通过移情,换位思考,更能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比如在想象“黄鹤楼“一词的过程中,学生只能想象到,两位好朋友在喝酒道别,这时我就随即问道:“如果你就是李白,老师就是孟浩然,你会对即将离开的“我”说些什么?
”通过移情,换位思考,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
读诗读出一股浓浓友谊情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还曾经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听别人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首先,注重多种形式的读,所以,我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齐读,引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尤其是引导学生读《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学们,这时候李白在岸边送别孟浩然,原来眼前还是一艘大大的船。接着船变成了小小的帆。
这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连这影都不见了,变成了滚滚的长江。可李白还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吟诗作对_;他们曾经一同__游山玩水_ ;他们曾经一同_ 看书作画 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再也不能一起再也不能一起诗人就这样的长久站着,就这样的心潮澎湃,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而在《送元二使安西》的的后两句时,我又采用排比式的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通过这样反复的读,多种形式的读,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在学生的心中涌动起来,渐渐地汇成一股洪流倾泻而出。
品诗品出一篇殷殷离别文
生活是智慧的无穷源泉,是创造的广阔天地。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裁体”,是生活的最高体现,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要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只有把语文学习置于社会语言文化的大背景上,参加丰富的语言实践,才可能有较深厚的语言积淀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技能。当学生对“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在课的尾声之处,通过教师的深情倾诉:
再过三个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了,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停下来,让我再看一眼母校,让我再听一次下课的铃声,让我再和同学们一同嬉戏,让我再和老师说上几句悄悄话,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出示美丽的校园图)
如果说:离别是伤感的。那就让我们擦干眼泪,拿起我们手中的笔,借校园的几处景,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可爱的校园送上我们最美好,最温馨的祝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教案 单元试题 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 敬爱的 亲爱的 这样的词语。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教案 单元试题 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 敬爱的 亲爱的 这样的词语。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件 教案 单元试题 五彩池教案
五彩池。一导言揭题 师 同学们,水是什么颜色的啊?可是,我小时候听奶奶讲啊,在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池里的水闪烁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可漂亮了。可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那时候啊,我做梦都想遇上一个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现在长大了,我才知道这样美丽的瑶池其实就在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