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毛家沟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备人:赵贵业。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千山万水,课文所描写的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古诗三首》分别描写了敬亭山、洞庭湖、江南杭州美景,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美景。《桂林山水》向我们展示了“甲天下”的漓江山水,把学生带进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卷之中。《记金华的双龙洞》又让我们感受了浙江金华溶洞的奇特,那种既像在游览美景,又像在探险发现的感觉一定会让学生记忆犹新。
《七月的天山》让我们领略了西北夏季如春的美景,由于这种气候特点与我们青海的气候相似,能够很快与学生拉近距离。《语文园地一》通过口语交际中的讨论春游方案、习作描写校园,我的发现中讨论排比句,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把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交际与写作中尝试运用,进一步升华文中学到的知识。日积月累给出了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句,宽带网向我们展示了祖国更多的美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单元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写29个生字,认识24个生字。
2、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中的32个词语,积累“读读记记”中的16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三首古诗词,背诵《桂林山水》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
五、六、七自然段。背诵“日积月累”中描写景物的古诗句。
4、了解我国的一些著名景观和风景名胜。
5、能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制定一份春游方案,能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发言。
6、练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完成一篇习作,能够对习作进行修改。7、认识并掌握“排比”修辞方法。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2、能模仿课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领悟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4、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清课文思路、画示意图、复述景物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祖国秀美山川的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初步具备与同伴合作,听取采纳他人意见、建议的意识。三、单元教案重点。
1、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具体、写出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学会用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用“标”、“画”“圈”等方法理清课文思路。
3、了解《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三篇课文记叙表达景物的不同表达方法。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古诗句。
5、进一步学习“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
6、能用“无论……都……”即使……也……”进行造句。四、单元教案难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一个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一个问题说清楚、说具体能力;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吸收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陈述所学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的能力。
6、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基本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能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五、教材分课解读。
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有三首古诗,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一课的的重点是品味诗句,背诵诗词。难点是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镜像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洞庭湖”全诗的大意是: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本首词主要写了春天江边美丽的鲜花和春江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这首词所描写的主要风景。
2、《桂林山水》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桂林那美如仙境的山和水,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之美。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
句”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分写山水之美,先写水之美,再写山之美。最后将山和水结合起来写山水交融之美,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是点睛之笔,掷地有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难点是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课文有两条线索:
一条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和路线;另一条就是作者一路上看到的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东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着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的流”,听到“声音轻轻的”。本课教案的重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难点是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法,学习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4、《七月的天山》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猫咪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作者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本课的重点是:
理解作者用移步换景法形象具体的展现天山美景;难点是: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文章写具体的。
5、《语文园地一》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五部分组成。
本次“口语交际”是学生互相交流,制定出春游计划,这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建议的习惯,还有就是要认真吸收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还要通过春游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会交际的同时也学会生活。
“习作”是要求写作校园或者其他一处景物,要重点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写清楚景物的特点。并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的发现”重点向我们展示了排比句在表达景物特点时的运用和这样写的好处,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其他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④“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日积月累”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句。“宽带网”是进一步拓展的内容,通过“宽带网”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的风景名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研读梳理解读。
桥头镇毛家沟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备人:赵贵业。
2012年3月20日。
四年级七单元教材梳理 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梳理。知识点形成能力。字词。我会写的字成语。多音字 的 着 更 为 抹 吁 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 别 奇 挑 薄 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积累好词语。泉白如玉 赏心悦目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疑惑不解 胆大妄为 清澈见底 融为一体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信心十足 ...
四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主要功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评价和比较。语法结构 复习比较级的用法。module 7 countries 话题内容 谈论美国各个地州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国家的首府。主要功能 能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国家或城市并和其他同学用英语交流相关信息。语法结构 东南西北的表述 in the 方向 east west n...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知识梳理。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写日记 爱护图书 第一单元。1.走,我们去植树。掌握字词,背诵全文。1.易错字词 版图沟渠栽树。2.形近字 乖 乘 载 栽意义有别 清脆 声音 青翠 颜色 3.走,我们去植树 这首诗中把树比作绿色工厂 森林比作绿色宝库 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