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一单元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布 2024-03-06 11:15:36 阅读 1800

第一单元。

主备:郑兰香。

参备:林晓虹董秀英林新娟蔡恭凡邢世健。

观潮。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2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3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的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 “镇、罩、若、逐、颤、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理解词义:水天相接 、天下奇观 、横卧 、横贯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人声鼎沸、若隐若现、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分段。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两个问题。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导言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能上来板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

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东望”“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东越宽,那越往西呢?

(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

再有是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④人们的心情怎样?急到什么程度?

(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3.讲读第二层。

(1)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3)学生自由发言。

4)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音。“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音和样子。

“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板书:

浪罕见,声巨大。 (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的心情怎样?

会说什么?会怎样做?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一、导言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3.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

(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读写练习: 练习用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板书观潮。潮来前平静。

潮来时声音颜色形状天下奇观。

潮来后风号浪吼。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提起**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它全长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

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略) 七、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 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篇1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校园的一角。第一篇。我的校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景物也是很美丽的,有争奇斗艳的花儿,有粗壮的榕树,有翠绿的小草 这些花 树 草,在我印象中最深刻。那美丽的花儿,色彩明丽,有红得如火的 有白得如雪的 还有那粉...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展示课教案。unit1第四课时let s learn 一 热身活动 1 表演第一单元a let s chant 部分,并带动作。2 游戏 听指令做动作。二 导入新课 1 口语练习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2 师 what can you ...

四年级语文教案 浙四上第五单元

13 会说话的灯。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9个新词语的意思。2 能仿照例句用 不仅 还 写句子 能给指定的句子加上顿号。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用 灯的语言 所介绍的指挥交通的红绿灯 汽车的指示灯 船上的航行灯等的作用,以及跟人们生活的关系。4 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