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方案教案设计

发布 2024-03-05 01:00:11 阅读 2186

习作指导方案。

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次习作练习。旨在通过介绍一个好地方,写清这个地方的特点,将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并学会相互交流、修改。

这个地方,可以是曾经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一个经常光顾的书店……只要是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本次习作的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通过一段引言和四幅**,告诉学生此次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第二部分是简要的习作指导和提示,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举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习作思路。

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再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

教学目标。1.能够抓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来观察和推荐,将特点介绍清楚,使别人读了也喜欢这个地方。(重点)

2.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将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如“总分”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3.学习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重点)

4.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喜欢的地方,根据学生拍的**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拍摄几张**,记录这个地方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审清题意。

1.猜一猜:教师出示几幅**,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简要说说自己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为什么。

2.过渡: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准备举行一次“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要招聘一批解说员,你们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哪些地方?请大家读读习作部分的第一个自然段。

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水乡小镇、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的要求。本环节以“猜一猜”和“招聘解说员”的方式拉开课堂的序幕,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情境。

事实证明,这样一个情境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是大有作用的。

二、交流内容,拓宽思路。

1.那么,你准备推荐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进行了预习,并且拍摄了**。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组成四人小组,小组里相互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地方,相机出示该同学拍的**并作适当的指导。

如,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风光景色)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风土人情)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小吃)

再如,推荐一个书店:

这个书店环境优美……(整体环境)

书店里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摆设陈列)

读书带来许多收获……(价值意义)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推荐的理由以要点的形式板书出来。)

2.教师简要小结。(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将推荐的要点说出来即可。同时要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表明,困扰学生习作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内容”,学生害怕习作,是因为觉得“腹中空空”,没什么可写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重解决学生“没内容可写”的苦恼。

这一部分的教学就意在通过充分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实习作的内容。特别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将如何抓住不同的方面来推荐一个地方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进去。

三、学习写法,完成习作。

1.推荐的理由我们已经确定了,但是光写这几个推荐的理由你觉得能吸引大家吗?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大家呢?(要将理由写具体。)

2.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吸引人,可以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你想给自己的习作拟什么题目呢?(组织学生交流,如“迷人的……”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爱……”等)

3.出示例文,说说从例文中学到了哪些方法。

如:“总分”构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例文,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路,减轻学生习作的难度。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习作落实到本子上,一气呵成。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习作写好了,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同学们的介绍。现在,我们先来一次模拟推荐,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交流。

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也可以给他们提提修改建议。

2.组织学生交流。

1)教师从学生习作中选出优秀习作一篇,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评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此篇习作的优点。

2)出示病文一篇,师生共同修改。

教师出示一篇病文,引导学生围绕要点以及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该位学生进行修改。

3.围绕修改要点,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围绕修改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引导学生以推荐会的方式来交流,就意在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提高习作质量并逐步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范文引路。螺蛳湾。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驱车从市区出发,来到了长江边的螺蛳湾休闲文化园。①

车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远地看到架在长江之上的斜拉索桥——苏通大桥。螺蛳湾依偎在长江边,正逢夏季,江边的芦苇(wěi)绿浪起伏,仿佛在和那滔滔江水合奏一曲雄壮的赞歌。②

走进园内,我们看到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郁金香,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嬉戏,③真是心旷神怡啊!我们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依次来到茶楼、垂钓中心、水上游乐场,参观了爱菲拉酒庄……那里有高达28米的望江塔。看着大家快速地登塔,我紧闭双眼、鼓足勇气,扶着扶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终于到了塔顶。

站在塔顶,眺望远方,螺蛳湾的美景尽收眼底。④

从塔上下来⑤,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卷起裤脚,戴起皮手套,拿起手电筒,全副武装准备捉江蟹(xiè)。我边走边观察蟹洞,突然一只大江蟹从洞里爬了出来,它挥舞着蟹钳好像在威胁我:

“这里是我的地盘,请你速速离开。”我看准蟹盖,将它按住,它挣扎一番后,还是成了我的俘虏。⑥爸爸就更厉害了,他左右开弓,一只手抓一只。

不一会儿我们就抓了半桶江蟹,然后我们带着战利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

螺蛳湾真是个好地方啊!

行文写法赏析。

以游记的形式开篇,点明了自己要介绍的地方。

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

巧用形容词,使读者在脑海中浮现景物画面。

小作者对登望江塔的描写非常真切!

从“走进园内”“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从塔上下来”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对抓江蟹的描写细致、生动、有趣,读后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评:1.习作思路清晰,从市区出发→车刚停稳→走进园内→从塔上下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做到了描写有序。

2.语言生动,景物描写形象、具体,对于“登望江塔”和“抓江蟹”这两个事件的描写,生动有趣。

教学反思。本次习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习作选材比较广泛,有的写了家乡的风景名胜,有的写了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有的写了心驰神往的游乐场等。学生能围绕两到三个要点将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写具体。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作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却功夫在课外”,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观察、询问、搜集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二、激发习作欲望。写作当先有写作的动机和需要。

一堂优秀的习作课必须要优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和欲望,勾起学生与情境相似的生活回忆,这样习作才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三、注重交流及交流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习作指导课,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习作、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指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习作》赛课导学案

一导入。走进秋天,欣赏秋天的美景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说诗句,请你们猜猜这些诗句分别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色的?1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4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 2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我们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习作》公开课导学案

习作 我们的校园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领悟景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描写有序,抓住景物特点,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 积累词句。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的景物特点。2 在写作中展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习作》优质课导学案

习作指导 记一次亲身体验的活动 教学设计。指导目标 1 创设趣味横生的写字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把自己的真实 独特体验过程巧妙地描写出来。2 自主思考 自由讨论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实现有效取舍,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最终凸显习作内容的趣味及可读。学生能灵活地在习作中运用各种写作方法。3 指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