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小语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总体印象●
又到新学期,当手中接到第七册的语文书,望着封皮上穿着棉衣,戴着绒帽、手套,在冰面上快乐滑行的小孩子时,我的心就被打动了。北方的景观也走进大家的视野中,编者们已经更注重地方的地域特色了。
翻开课本,一篇篇课文映入眼帘,从秋到冬,从“九寨沟”到“荷兰”,谈古论今,言志诚信,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文化的长卷,喜欢《秋天》那一首诗,喜欢《桂花雨》整版的飘舞的感觉。整体来看,本册教材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观察能力。从习惯篇到习作再到课文,都没有离开这个主题。
课文体裁上,强化了诗词的比重,似乎在提倡一种诗意化的生活,诗意化的语文。童话寓言的比重有所下降,可能是针对中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来的。思辩性和哲理性的课文比重在上升。
可想关注本年级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沟通过渡。从课文内容上看,仍是含概古今,包罗中外,自然人文都有所选择。但是,似乎更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天辟地》《春联》等课文都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从情感主题来看,尤为注重诚信和关爱。诚信待人,诚恳做事。
关爱生命,关爱自然。
单元印象●在本册的第一单元**现了《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之间看起来没什么关联,其实不然,他们都是和所在时间有关系,与“秋”也有关系,并且都涉及到诗词。现代抒情诗《老师,您好》感受到了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与热爱之情,体会《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才气,还有他中秋节的落寞与思考,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的清静悠远,仿佛把人带到那种天空没有星星,只有皎洁的圆月空旷的夜晚,看看充满童趣的《秋天》,“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多么美的句子,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如何让学生学习诗歌,引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做为一个我思考方向的概述。
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注意,这里是领悟,不是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由上面不同年段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以诵读做为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的方式是大力提倡的。因此 ,“淡化理解,强化意境,以读代讲,感悟韵律”应该是诗歌学习好的方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刚才已经提到,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课前,通过师生背诵李白、刘禹锡的诗,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可以相机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峨嵋山月歌》28字中用了5处地名,共12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同意起来。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们可以引入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
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而后,可以讲解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设计意图:教师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课本、从课外搜集的资料,调动起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生生、师生互动学习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3、结合插图或者多**出示洞庭湖的画面,相机出示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教师小结: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质疑解疑,入境悟惰。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2、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让学生自由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整合: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指导读好这一句(给生配乐)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
为什么用遥望?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指导读好这一句。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 / 盘里 / 一青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番。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例:1、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2、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3、教师小结: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奇妙的美景迷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 ,天空中一轮明月洒下一片银光。
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闪烁着银色,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镜图”!更妙的是,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这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象那银。
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在优美的古筝曲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想像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像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爱到心灵的震撼,更深的体会感情。
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意后,运用画面、**、朗读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像,使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想像中切入诗句,谈出理解、感受,达到进一步理解诗句,体会诗情的目的。
四、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赛背古诗,激发兴趣。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请同学背背诗仙李白创作的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长干行》,《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二、 熟读古诗,感情诗境。
1、学生小声读读诗歌全文,找出本课生字,记记。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
2、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3、师生交流“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4、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5、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值得注意的几点:将此诗中的五个地名告诉学生,避免学生误解;我们平时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让学生观察插图上的月亮就明白了,说明当时是“上弦月”或“下弦月”;“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让学生明白“秋”字是因为诗歌入韵需要而倒置句末,它是来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6、师生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感恩生活 包括五篇讲读课文 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 古诗两首 秋天 写作 想象心中美好的节日,口语交际 学会感激。这一组的课文体裁丰富,有诗歌,有历史故事,也有古诗 有感激老师的,有思念亲人的,有赞美月亮和秋天的。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学会感激。这一组的课文体裁丰富,有诗歌,有历史故事,也有古诗 有感激老师的,有思念亲人的,有赞美月亮和秋天的。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同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二 单元教学目标。1 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2 培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 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3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五 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 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 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