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
教学环节(主要流程)课前三分钟。
1、师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或哪吒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朋友能告诉大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除了。
了解名著导入新课。
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在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3、揭题,板题,题目中的“将”和“相”分别。
教学过程。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学习字词。
是谁?“和”的意思是什么?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课文:(1)以“四不”读书法快速阅读课文。(2)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个故事,试着用小标题列出来。
2、小组内交流生字词的学习。
3、小组代表汇报对生字词的学习,重点指导难写易错字。
4、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5、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
梳理课文列小标题。
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
3、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学生能够理清课文的脉络,弄清楚课文的因果关系。
师生活动。1、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为课文的学习增进了解。
以学生熟悉的名著中的人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个性化补充。
相关课件、资料。
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分析品读第一个故事。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果。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将相之间由不合又到和好的经过。将相之间本来是和的,是什么原因不和的呢?
2、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找到廉颇的话,读一读,从廉颇的。
通过品读廉颇的话,感受廉颇话中的不满,了解将相失和的原因及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4、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
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课件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深入研读质疑思考。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6、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8、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做上批注。
1、继续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布置作业。2、抄写本课的词语。
思考问题,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7、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做好批注,为下。
板书设计。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失和。
将(廉颇)相(蔺相如)和负荆请罪。
教学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3.学习 完璧归赵 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教学重点 指导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ppt课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做到生字 新词认读无阻碍。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今天就由我来和大...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文昌市第二小学邢兰兰。教学目标 1 学习单元导读,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 自学生字 新词,理解词语。3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4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课前准备 1 查阅 史记 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指导朗读,读出蔺相如的理直气壮。3 过渡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引读课件 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5 讨论交流 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请大家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6 导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蔺相如已经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