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p49页主题图,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竖式的写法,明确有余数除法得数单位名称不同,所表示。
的意义也不同。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圆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除法计算问题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
师:学校要开六一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准备,这几名同学负责用盆花布置会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呈现的情境,找一找,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2、请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1)引导学生先完整地叙述题意,准确地表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列式解决。15÷5=(组)(2)教学除法竖式计算。
师:除法还可以列式竖式。教师结合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师:想一想,竖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你会书写竖式吗?
3)同桌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二、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学建议及感言。
一)教学例2、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几个同学来了(教学例2)。1、例2、
我们布置会场去吧!一共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用学具圆片摆一摆。
学生理解到能摆4组,还剩3盆。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摆的结果怎样?
引导得出:一共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
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出3盆,这剩下的3盆,叫做余数。(2)学习竖式。
刚才分的过程还可以用竖式表示出来。(教师边板演边讲解竖式书写格式)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3÷5=4(组)3(盆)
4商对着被除数的个位5/2 3被除数2 05和4的乘积3余数问:4为什么写到个位上?
20是怎么来的各表示什么?
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讲解:横式上的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试一试:
13÷347÷6独立填书上,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来的?
2、小结: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生:例2有余数,例1无余数。
师:例1能整除,例2不能整除,有余数。问:为什么会出现余数?写除法竖式时注意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说。)三、巩固练习。
1、p53练习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可以用学具分一分。)2、p53练习十二第4题。
指名板演,再说说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解决主题图跳绳、篮球的问题,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解决。
学生练习,板演:横式、竖式。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五、分层作业:
1、必做题:《课堂作业本》2、选做题:
2 8□□24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
15÷5=3(组)23÷5=4(组)3(盆)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5/1 5 被除数5/2 3被除数1 55和3的乘积2 05和4的乘积。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学校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科 数学。一 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2.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 观察 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比较 分析 抽象的能力。3.通过 认识余数,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这一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目标 1,是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 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考虑到课本例1比较简单,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师提问 分给4人呢?学生分铅笔,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4个人分10支铅笔,每个人分2支,还剩余2支。这里有15个桃子,你们来分一分。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平均分后的剩余,为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做了铺垫。3 分画片。出示13页情境图 这里有21张画片,每个小朋友5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请你先想一想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