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2匆匆》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2-04 00:49:59 阅读 3435

《匆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匆匆、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美观的书写“挪”、“蒸”两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写课文第3段。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教学准备:

多**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匆匆》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时让学生注意不要写成勿勿),匆匆是什么意思?

(急急忙忙的样子,很快的意思,)“匆匆”平时我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岁月匆匆,时间匆匆,行人匆匆,脚步匆匆,日子匆匆)我们的课文是用来形容什么匆匆的呢?作者是谁?

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定格在文字里?

2、作者资料、文体知识、背景资料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

1)、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写出感受和体会。2、指导书写“挪”、“蒸”三、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同学们听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了吗?(生:无奈、后悔、留恋、惋惜、希望、悲伤、感慨)。

2、你们听出这么的感受,那还记不记得课文是写什么匆匆的?(生:日子时间匆匆,时间匆匆。)

3、时间匆匆那它有什么特点呢?(生: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可以再来……而只有日子却一去不复返(运用对比手法)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宝贵。找两人分工读,一个读燕去燕来,一个读日子一去不得返。(师:

我们的日子呢?看是问,其实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挽惜之情无奈与留恋)(读时要有无奈与留恋之情。)最后都用了什么符号?

你感觉到什么?作者在做什么?(作者一直在思考着时间所以用思索的心情去读。

)齐读(出示课件)是啊时间又到**去了呢?

4、日子还有什么特点吗?(生:无影无踪)出示课件。

找生读二段,找出一个(比喻句)你们能算出你从出生到现在已经逝去了多少日子?八千多日子作者那时大概多大?作者把看书过去生命的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做大海,以渺小和浩瀚相对,抒发了作者伤时又惜时的感喟。

是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八千多日子?能有几滴水呢?

人生在历史的长河是短暂,走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所以作者才感觉到(出示课件“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件充满。

感情。3、那时间又是怎样匆匆而去的呢?找生读三段。

时间是我们能挽留的吗?所以我们应用那种无力挽留的心情去读。重点指导“伶伶利利”稍快让你感觉不到。

三段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句式?(设问句)它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在**?。

分工读配合读三自然段然。这一段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描写得那么的具体,那你的生活中那些小事,你的时间也这样匆匆流过,(找生举例)。。

现在选择你们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也像作者一样,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你的时间是怎样的匆匆而过的。要注意时间流走的词语。

你们都写好吗?我们交流一下。找生汇报。四、小结:

通过对整篇课文的朗读和对。

一、二、三自然段的品读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吗?

出示课件(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所作为)齐读。五、作业: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匆匆》教案 7

匆匆。一 课前提问。你喜欢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二 激发学习兴趣。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散文。我想为大家朗诵一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听。教师配乐读 荷塘月色 中一段文字 2.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告诉大家?自由说 你知道这么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匆匆》教学实录

一 交流导入,自然揭题。师 同学们,要回答的同学请举手。学生有些胆怯,但也有一部分人跃跃欲试。你来,请你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生读。师 谁还要回答?这回可没有那么简单,请你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齐读课题 匆匆师 匆匆 是什么意思?生 匆匆指忙碌。生 匆匆指很快的意思。师 你说快,那刘翔跑步是世界冠军,那...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 匆匆

2.匆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清除阅读障碍,能够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了解作者朱自清,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及惋惜之情,初步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本课的朗读 简介录音,背景配乐 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