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2-03 22:49:59 阅读 9360

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尽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

最后**《匆匆》 flash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

如:“读了这句话,你听到了作者在你耳边的低低絮语了吗?”“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追寻到时间的足迹吗?”…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应该分二至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

如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由于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文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邻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的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

匆匆。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2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3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 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4 熟练地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案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 朱自清小传。朱自清 1898 1948 现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 学者。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时即不苟言笑 学习认真 沉着倔犟 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 颇有志向,曾自命 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1916年,他考入北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作者朱自清生平简介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 昆明 蒙自 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 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 语文影 与叶圣陶合著 国文教学 等书。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 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