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发布 2023-11-21 01:27:54 阅读 1254

26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课题,解题趣。

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预设:巨人)

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4)课件出示巨人**。

师引导: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太超常了。

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板块二学习字词,析词趣。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

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生**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课件出示三组生词)

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3.聚焦“洋溢”,学词引入。

1)课件出示:洋溢。

师引导:这里有个词组,“洋溢欢乐”,“洋溢”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看“溢”字。

字源识“溢”,理解“洋溢”一词的本义。

课件出示:”,溢,表示水,“”就像水从器皿中溢出,这个字的意思即为水从器皿里漫出来。

2)理解“洋溢”在文中的意思。

师引导:“洋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起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指名读后引导:这里是什么溢出来了呀?(预设:笑声、欢乐溢出来了)

3)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

师引导:要真正理解“洋溢”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够,我们还得把前面的几句话连起来读。

师指名读,再配图引导读。

a.(课件出示鲜花图)师引导: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洋溢在什么时候?

生:鲜花盛开的春天。

b.(课件出示绿树图)师引导:洋溢在什么时候?

生:绿树成荫的夏天。

c.(课件出示瓜果图)师引导:洋溢在什么时候?

生:鲜果飘香的秋天。

d.(课件出示雪天图)师引导:洋溢在什么时候?

生:白雪一片的冬天。

师:课文中孩子们在花园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板块三初识人物,感文趣。

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冷酷的印象。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

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想象意境,品意趣。

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了童话中奇妙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品读故事开头,结合原文,体会巨人的孤独。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学读出了冷酷,有的同学读出了知错能改。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

师引导:这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板书:孩子)

预设: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闻到了花园里散发出来的阵阵花香。

3)引导体会巨人的“孤独”。

师引导: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呢?

师指名回答。(预设: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师引导:他去哪儿旅行了呢?大家想知道吗?

预设:因为巨人没有朋友,只好去妖怪科尼西家串门,一住就是七年。

师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巨人是孤独的)(板书:孤独)

3.品读故事经过,情境演读,体会巨人的任性冷酷。

1)师引导:七年后的一个秋天,这个孤独的巨人回到了自己的花园,这时花园还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请同学们思考:

巨人是怎么对待那群快乐的孩子的?这时的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继续默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3)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4)生交流巨人三次斥责孩子的句子,体会童话故事情节的奇妙。(课件出示句子)

师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指名读这三句话。

师:同学们都关注到了巨人的语言。看,这是巨人三次说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比较比较,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名交流,引导生关注三句话中相同的语言——“滚出去”及“!”

师指导朗读:要读好这三句话必须走进巨人的内心,想想他当时在想些什么。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自己再试着读读。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再指名读,相机创设情境朗读,边读边指导生想象每次巨人发脾气时在想些什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师生合作演读。

师: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生: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在发脾气,这是巨人呀。孩子们都吓坏了,四处逃散,一边跑,还一边喊:“救命呀!”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里,鸟儿忘了歌唱,花儿不再开放,天天——

生: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课件出示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

师:已经是春天了,可巨人的花园里还是——

生: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一个早晨,一群孩子从围墙的破损处钻了进来,这时的花园一下子变得——

生:草翠花开。(课件出示草翠花开的**)

师: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生: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这个巨人脾气可真大呀!孩子们又吓坏了,纷纷逃窜,边跑边喊:“救命呀!”这时,刚才还草翠花开的花园,一下子就变得——

生: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课件出示鲜花凋谢、树叶飘落的**)

师: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他走过去,大声叱责——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

5)体会巨人自私冷酷的形象。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都已经沉浸在这个童话中了。读到这,演到这,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生交流。(相机板书:冷酷)

师小结:想着刚才的情节,看着花园的一幕幕变化,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只要读出了童话的趣味,就会发现,童话的情节,就是这样奇妙!

板块二语言实践,说醒悟。

1.出示**,引导质疑。

1)师: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呢!(课件出示巨人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

2)师引导生看图:此时的巨人在干什么?

3)示例: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

4)师引导质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结合我们前面读到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5)预设:刚刚巨人还那么生气,现在巨人为什么和孩子们和好了呢?

2.品读故事结果,语言实践,体会巨人的醒悟过程。

过渡:是谁让巨人有了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自然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同桌分角色读第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思考: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巨人有了怎样的变化?

1)同桌分角色读第自然段。

2)体会巨人醒悟过程,完成小练笔。

师指名分角色朗读第自然段。

体会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和巨人心里的“火辣辣”。

师:虽然小男孩什么都没说,但是他那双凝视的眼睛却分明在告诉巨人什么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优秀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情感 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重 难点 体会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的品质。教法 读中感悟。教具 搜集安徒生童话书籍。流程 一 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二 初步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 慰 藉 等3个生字,会写 慰 藉 等10个字,会写 慰藉 扫荡 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设疑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说课稿

西门豹 说课稿。说教材 西门豹 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2 语感目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方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