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3-11-20 14:40:00 阅读 9124

小学第十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语言艺术为专题组合课文。《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二、单元目标: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并用有特色的语言进行习作。

4、通过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5、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精妙,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6、激发学生热爱汉字、汉语的情感和积累、表达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通过自主、合作、**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四、课时安排:

杨氏之子2晏子使楚2

半截蜡烛1打**1

口语交际。习作三3

回顾拓展三1

单元测试210.杨氏之子。

一、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聪慧。

三、、课前准备

1.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2.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文: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文言文 10 杨氏之子杨梅

简练孔君平孔雀。

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cōng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三、选词填空。

爱慕爱惜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

2、我们要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粮食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五、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1.晏子使楚。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2、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0 不用搀扶。教学目标 1.认识 会写 帕 曼 袂 怦 拄 磁 魅 搀 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 理解 不用搀扶 的深刻含义。教具准备 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曲。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一 导入激趣,引出课题。1.出示一则名人名言,让学生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主题 语言表达的艺术。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 语言表达的艺术 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 杨氏之子子 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晏子使楚 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 剧本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杨氏之子。一 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