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3-11-20 14:40:00 阅读 2951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4、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重难点:1、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1)学习生字。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第二课时。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板书设计:11 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及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体会他的爱国之情,。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顺序,了解晏子这一人物形象。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四、作业。1、 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板书设计:12*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重难点:1、把握剧情,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2、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3、在这样的情况,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怎么样?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13 * 打**。

教学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并热爱相声这种表演艺术。

重难点: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相声《打**》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范文 2篇 第三单元习作 发言稿 竞选班长发言稿。敬爱的老师 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一班的学生 我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 乐于助人 性格开朗的人。我的目标是当班长。因为拿破仑有句名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认为,班长不只是个称号,不只是个光环,它背后有实质性的...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单元达标测试。一 看拼音写词语。20分 b r chu zh j ng y n t zh ng j c zh n gu b o j ng d o qixi n yy n h ng j sh z o y n gu d ng b o chf i shuch ly n zh q j p...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 对号入座。50分。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3.25l ml 600ml l 3.5dm cm25cm m 305dm cm 36000cm 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