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说有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想在德国找一份工作,到德国20多家大公司去应聘,但都没有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你猜猜。
生:因为是中国留学生。
师:你的意思是说德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留学生。
生:可能是工资太低。
生:也可能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生:我好象读过这个故事,好象是说他乘公交车逃了2次票。
师:握个手,叫什么名字,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所以见多识广。其实原因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哲是个生字,翘舌音,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上了什么内容?(教师打一个小问号)
生:通过最后一课,哲学家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打大问号)
生:哲学家是个怎样的人?(哲学家是干什么的?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哲学家?教师又打一问号)
师:听说大家已经把课文预习了几遍,那老师直接请大家来展示你们熟练的朗读了。边听边想,读完后看大家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车朗读,教师随时纠正读音。)
师:课文中的那位哲学家是干什么的?
生:一直在**人生的奥妙。
师:是啊,在我们看来哲学家苦苦**的人生奥妙,肯定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今天,却让他的**们,(板书)惊愕不已,为什么?
生:“一直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如何铲除田野里的杂草?
师:这个问题简单的不可思议,连小孩子都能回答。老师昨天在备课时,一直为这个幼稚的问题摇头好笑,真有点怀疑哲学家的智商了。(学生好笑)
师:好笑归好笑,课还是要上,对于如何铲除旷野里的杂草,答案还是要有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10自然段,看看**们是如何做的,哲学家又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看法?你倾向于谁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
师:先不急,把你的观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先小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显得很活跃。)
生:我比较赞同哲学家的做法。因为,他不像**们,杂草是铲除了地还是荒着,现在哲学家种上了谷子,提供了粮食,发挥了作用。
生:我除了赞同哲学家的做法外,还比较赞同斩草除根的**的做法,他彻底清除了杂草,圆满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师:也许你没有真正种过田,听农民伯伯说,斩草除根了,看似彻底铲除了杂草,但(板书草籽)却落进了泥土,来年,草籽还会生根发芽。懂了吗?
生:我赞同用石灰除草的方法,我看过石灰被水冲洗后,那些杂草被干死了。
生:你们两位都没有哲学家的好,光除草却没有用。
生:哲学家种庄稼,也要先除草,然后种上庄稼。
生:庄稼地里,不可能全部是谷子,肯定也有杂草。
师:同学们争论很激烈,看来,我得请最后一位同学来总结了。
生:你们都有点偏题,现在不是要讨论如何种庄稼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铲除旷野里的杂草。**们的做法都不能彻底清除杂草,而只有哲学家的做法彻底铲除了杂草。
师:谢谢你的总结。刚才大家议论的**们的做法包括那位用石灰的方法,虽然地表上的草死了,但根还在。
(显然教师这个补充滞后了),都不能彻底**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杂草仍然有生存的空间。而哲学家呢?
用事实来说明一切。一年后,**们如约而至,不过他们所看到的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
生:杂草丛生。
师:而是。生:变成了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师:请大家注意两个字“长满”,为什么?
生:说明,全部是谷子。
师:对,杂草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我想此时此刻,那些**们看到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一定也会惊愕不已,当然不是对当初那个简单幼稚的问题而惊愕,而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起先有点迟疑,显然这是老师的问题。但学生还是举手了。)
生:因为**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没有彻底铲除杂草。而哲学家的方法真是太高明了。
师:所以,**一个个由惊愕转为敬佩。你们认为哲学家是个怎样的人?我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
生:我觉得哲学家是个具有良苦用心的人。他通过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我觉得哲学家是个重实践的人。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更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
师:对,哲学家是充满睿智而高明的,他的学生也不愧为是——
生:满腹经纶、饱学之士。
师:他们对如何铲除杂草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齐读第11段。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杂草,各表示什么意思?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第一个杂草指旷野里的杂草,第二个杂草是指人头脑中的不好的思想。
生:灵魂里的杂草指丑陋的东西。
生:指私心杂念。
师:对,灵魂里的杂草是指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头脑中的不良思想,那么,具体指哪些呢?
生:懒惰。生:自私。
生:欺骗。生:**。
师:对,要铲除这些灵魂里大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来占据它。例如,要铲除懒惰这棵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勤劳来占据;或者说,用勤劳来驱除懒惰。你想用什么来驱除什么?
生:我要用大公无私来驱除自私自利。
生:我要用善良来驱除**。
生:我要用诚实来驱赶欺骗。
师:很好,只有这样,那些长在人们灵魂深处的杂草才会彻彻底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人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纯洁。只要我们从小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的种子,就能开出善的花朵,就能结出美的果实。
(学生不住地点头)
师:这就是这位哲学家一直在**的人生奥妙,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课上,想告诉学生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朗读“要**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这就是那些满腹经纶的**们,通过实践、观察、比较、亲身体会到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再次齐读“要**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那些学生把这条人生哲理,写进了书籍之中,目的是什么?
生: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要记住这个人生哲理。
师:对,要我们每个人都记住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努力践行这个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学生第三次齐读“要**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同学们,这一段从内容上讲,它是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但从写法上讲,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一点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平淡的文章,顿生光辉。
师:我们还是把目光回到那位博士生身上,他被几十家大公司落聘后,最后想屈尊就驾,找到一家小公司。谁知,竟也遭到和前面相同的厄运。
他再也受不了了,质问公司老板究竟是什么原因。老板说:“我们从你的记录上,查到了你有三次在公交车上逃票的记录。
”那位博士气愤地说:“难道我的博士文凭比不过三张车票。”如果你就是那位老板你会怎么说。
生:比不过。三次逃票可以看出你不诚实,诚实比什么都重要。
生:我还是不能录用你,因为虽然是三张车票,但可以看出你喜欢贪小便宜,我们公司一旦雇用了你,如果你为了贪便宜,肯定会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的。
生:对不起,虽然你的知识很丰富,学历很高,但三张车票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心灵的污垢。你的灵魂里长着杂草,请你除掉了杂草再来应聘吧。
师:是的,这位博士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是有一样东西比这些都重要,那就是人的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美德,用美德占据心灵,千万不要让杂草在你的灵魂里有生存的空间。今天回家请每位同学制作一张书签,把这条人生哲理夹在自己的书里,时时处处督促自己用美德铲除灵魂里杂草。
八年级语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强华萍。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着重领会 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的意思。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 交流名言。由名言导入新课的学习。1 交流收集的有关美德的名言。2 今...
六年级语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执教 戴赛金。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快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哲学家是干什幺的?用 划出这句话。哲学家是如何智慧地领着自己的 人生的奥妙 的呢?请细心地读。课文,用 划出相关内容,概括地说说。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建议《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综合之一
教育资料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建议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综合资料之一。怎么会有庄稼的?你想过吗?联系上下文想想看。灵魂里的杂草是指什么?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啊!欣赏 一年前,哲学家和学生约定在郊外再见,而一年后,当学生如约而来,哲学家已飘然而逝。你是否为哲学家未能赴约而遗憾呢?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哲学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