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案

发布 2023-11-13 12:05:00 阅读 7530

第一课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1、收集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理解、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的脉络结构。

3、总结“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典型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

4、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资料链接。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2023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2023年入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仙台。

2023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

2023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2023年8月,从日本回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走进名家: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字豫才,我国伟大的自第一篇**《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其主要作品有:

散文诗集散文集**集杂文集《华盖集》、《坟》等。本文《藤野先生》选自。

掌握字词:驿站绯红瞥见油光可鉴。

畸( )形不逊诘责匿名。

杳无消息挟( )着。

从课文摘抄至少5个词语写一段语义连贯的片段。

整体感知。一.了解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2023年,回忆了1902—2023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 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

听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怎样塑造藤野这一人物形象的?

2、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典型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3、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突出他怎样的品质?

读课文分组讨论: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在东京。

2.去仙台。

3.离开仙台后在中国。

主题**。第三课时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彩,试举例说明。

1、“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还有一些运用恰当修辞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试举例:

1、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我到仙台也颇受这样的优待……

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实在标致极了。

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6、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

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达标测试。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

2.深恶痛疾[ ]

a.疾病 b.急速 c.痛恨。

3.出言不逊[ ]

a.谦逊 b.避让 c.差。

4.抑扬顿挫[ ]

a.挫折 b.挤压 c.降低。

二、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三、加粗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四、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 d.反语比喻对比。

第一课学案

地球村的形成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2.掌握地球 变小 的原因,从交通工具 通信方式 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 地球在 变小 阅读教材p2 3,一段 1.交通工具发展的意义?2.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这些...

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一 学习目标。观察不同区域 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要求 学生在下面通读一遍,大体了解。二 预习提纲。...

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学案。一 主要知识点。1 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2 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 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数量和质量。以土地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