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课前预习案】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从经济向经济发展。
2.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3.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与六畜 。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1.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 ,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类耒等;商周文明时代,生产工具是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
2.农用动力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
3.耕作工具的发展:
西汉中期:发明了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出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灌溉工具的发展:
和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因: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②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
**的重视与支持。
2.概况: 原始社会 ;②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 ;东汉治黄;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
四、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1.千耦其耘:
原因:商周时期,生产力不发达,农具原始,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特点:大多采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
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评价:优点:a .小农经济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b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b.在统治者的压榨下,自耕农容易破产。
自耕农经济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落后性——规模小,分工简单,容易满足。
自足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封闭性——较少的商贸交流。
脆弱性——常因水旱灾害或统治者过度剥削而破产。
请思考】2: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 经济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经营模式角度: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土地所有制角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区域发展趋势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知识拓展】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即为满足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如果从这一点而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是一致的。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及其低下,实行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也不相同,因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小农除了自耕农以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课堂**案】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
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走进高考】1.(2013江苏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2024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2013安徽12题)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天津卷,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课后拓展案】
1.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小路)人以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西汉d.东汉。
2.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3. 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4.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5、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那一耕作方式有关。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器牛耕 d、千耦其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课
上中高一历史导学案。主备人夏西才参备人杨康审阅人苏晟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2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式。3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难点 重点 农业...
必修一第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一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的含义 2王位世袭制。1 背景 约公元前。禹建立了。2 确立 禹死后。3 特点 王位在。4 影响 政治权利由。5 演变 商朝建立以后,3夏商的王权及其行政管理制度。1 结合第4页下方的两 片及文字注释总结夏商王权的特点及表现形式?特点 表现形式 ...
必修二专题六第一课导学案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一课 自由放任 的美国与其应对措施。课程标准 1.了解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知识梳理 阅读史料 材料一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