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习国家的第一节,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强调日本的几个突出特点,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国家的一般思路和规律,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国家的方法。学情分析:
进过一学期地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再加上区域地理中涉及到了许多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去过、听过、了解过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路:
综合本节内容与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两个宗旨:一,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二,结论的得出不是直接讲授,而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
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特征;3.根据提供的气候资料图总结日本的气候特征;4.分析日本河流及植被特征;5.
通过地图、景观图、**资料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并解释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地图和分析其他资料的方法,归纳总结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2.通过****影像,加深学生对日本**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印象;3.
通过动画模拟防震演习,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日本先进的防震减灾机制,从小树立较强的防震意识;树立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生活习惯以及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思维与观念。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日本是多火山**的国家。
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日本多火山**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导入】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名片。例如,提到长城,我们会联想到……提到整容我们会想到……那么看到这些你们会想到哪个国家呢?
多**展示和服、索尼、寿司、哆啦a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首先了解日本概况。
指导学生阅读p14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p14图7.2日本的地形,总结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多**展示日本的领土组成四大岛,同时要求学生在p14图7.2日本的地形中标记四大岛的名称】
2.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讲解】日本主要由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岛国”。【提问】什么是“岛国”?
讲解】四大岛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北海道岛,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在本州岛上有日本的首都——东京。
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东京,并给与标记】【给学生留一分钟时间记忆四大岛的名称及位置,提问检查记忆效果】
过渡】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自然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岛国的气息,例如气候。
多**展示p10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提问】日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在图中用红点标记东京和北京,并闪烁,同时展示日本和东京的气候资料**,如下表】
城市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年降水量东京3.7℃北京-4.7℃提问】
1610mm636mm
学生活动。回答:中国;韩国。
回答:日本。
回答:四面环海的国家。
学生记忆。学生读图回答:**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分析**数据回答:东京年降水量比北京多。
备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本地理位置的得出不是简单的告知学生结论,而是通过阅读三幅地图分析得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能力。
彻底理解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重要内容当堂消化。
引起学生注意,同时选择纬度位置相近的北京和东京比较,突出东京的受海洋影响大的特点,之所以。
日本的东京和中国的北京相比,纬度位置相似,但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降水量不同,气温的差异呢?请大家快速计算东京和北京的年较差?
综上所述,东京和北京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那为什么东京会有这样的特征呢?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但是由于岛国四面环海,所以受海洋影响比较大,因此日本的气候我们概括为——受海洋影响大的季风气候。
3.气候:受海洋影响大的季风气候。
多**展示p14图7.2日本的地形】【提问】
在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面积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日本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总结】日本平原面积狭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绵延的山脉呈脊状分布于日本的**。4.地形:山地、丘陵。
过渡】我们知道,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那么,在刚刚我们分析的地理要素的影响下,日本的河流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呢?为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与提示:河流的特征可以从河流的长短、水量的大小、流速的快慢等方面描述】学生快速计算,争先恐后地回答:东京21.4,北京30.8
学生回答:东京降水量多,年较差小。
回答:因为东京在日本,日本四面环海。
回答:绿色面积小,说明日本平原面积小。
回答:山地、丘陵。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日本的河流比较短受海洋影响大,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做到前后呼应。
问题层层递进,有层次感,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前后联系,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大家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日本的河流在面积、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具有长度短、水量大、流速快的特征,这就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结合以上所学内容,分析日本的植被是森林、草原还是荒漠呢?
讲解】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适合树木的生长,再加上日本降水丰富,所以森林茂盛,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而我们国家只有不到20%。
要求学生在p14图7.2中找到富士山,并观察富士山的图例】【提问】
富士山的图例是什么样的?
普通山峰的图例是什么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讲解】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是一座火山。在日本,像富士山这样的火山有270多座,所以日本被称作“火山之。
国”,同时日本也是**大国,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平均每天约有4次。
提问】为什么日本会有如此多的火山和**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6活动一,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的原因。
总结】我们在解释原因是,既要说明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还要说明这两个板块在做碰撞挤压运动,地壳活跃,表现出来的就是火山和**。
小,原因可能跟它是一个岛国,面积比较小有关;日本的河流水量比较大,因为日本降水多;河流流速快因为地形为山地,落差比较大。
学生回答:森林。
回答:红色梯形。
黑色三角形。
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学生回答;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通过数据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日本较高的森林覆盖率。
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过渡】日本的火山和**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
指导学生阅读p15图7.3、图7.4】【提问】
为什么富士山山顶会有常年积雪?
为什么呼市地区的不去泡温泉?
讲解】在日本泡温泉还有另一种说法“泡汤”,日本人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同学们要树立一种观念——自然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火山的有利影响,那么不利影响是什么呢?
**日本3.11**、海啸**资料】
过渡】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这次**被日本人称作是“战后最严重的危机”,这是一场陆(**)、海(海啸)、空(核辐射)并发的复合型灾害,**过后,除了熟悉的惨烈之外,让人们印象更深刻的是日本人处震不惊的冷静和未雨绸缪的抗震减灾机制,那么,日本有哪些防震措施呢?【要求学生完成p16活动二】
过渡】除了**中提到的,日本还有先进的预警系统,在**来临前10秒发出警报,10秒足够人们逃生。那么,我们就看看大家在10秒之内能不能顺利逃生呢?
展示**逃生flash,让学生上台选择】
总结】我国也是一个**频发的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先进的抗震减灾机制,同时从小培养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回答:海拔高学生齐读图7.4的文字注释。
回答:因为我们这没有温泉。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认真**。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火山**的危害。
培养学生自救能力,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第一节日本一日本概况。
1.位置: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北温带2.组成:四大岛及附近小岛。
3.气候:受海洋影响的季风气候河流:
短小、流速快、水量大、水能丰富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
森林5.多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第一课时
日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范围。2 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和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2 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地形和气候...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日本第一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 复习提问 日本的位置 地形 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二 导入新课 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三 教授新课。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 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
地理七年级下人教版日本第一课时教案
日本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 多火山 等地形特点。2 知道日本的首都 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 以加工 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 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3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