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上好课文的第一课时

发布 2023-09-12 16:35:54 阅读 5946

一、主题背景。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改的关键,落实教学的有效性便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这个关键。真正落实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以往一遇公开课,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第二课时,这一课时容易让教师因课文内容的深入阐述而有精彩的展示。而第一课时似乎只能做些识字、写字、朗读、概括、初读感知,这其实是课文第一课时必过的关。在一次学校的公开课中,笔者选定的是《给家乡学生的信》第一课时,以这一课时的教学案例为例,说说自己的思考。

二、情境描述。

导入。学生知道学到哪,所以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创设情境,有时,不妨开门见山。⑵预习的检查。

以往都是让学生自由读,读后出示词语,读词学词,再逐段读文,这真的是“检查”预习吗?我们到底需要学生在预习时做哪些事?怎样的检查才是有效的?

⑶课文的朗读。学生需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入六年级,课文篇幅都比较长,朗读的指导可以重点落实在重要的或是典型的一两个段落中。⑷概括。

曾一度被淡化了的概括能力如今又重回大家的视线。的确,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训练概括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长期的训练最能体现效果,教师的指点可以让其学会把握要点。

上课开始了,过程如下:导入是开门见山的,因为已经布置了预习,学习内容已不再是悬念。预习的检查:

拿出预习纸,完成本课第一项“看拼音写词语”,指名一生上黑板写(该生平时写错别字出现频率较高)。反馈时集体订正词语,交流“哪些字需要大家注意”,同桌互换批改并订正两遍。告诉学生:

生字词应该是预习时自学掌握的。

初读感知,读懂信的格式:信应该怎么写?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直接点出各结构名称,教师要加以点拨。

过渡,引入正文的初读概括:给学生3~5分钟时间,默读正文5个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并写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随机点评学生的概括,指出学生在归纳段意时把握不准、把握不全的问题,渗透概括的要点。如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巴金爷爷说他很想念家乡和家乡学生。

”教师点拨:巴金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你得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学生写好后指名交流,再由学生根据交流结论修正自己的概括。

扎实上好第一课时教学

把第一课时上出彩。赵州桥 教后反思。在习惯的思维中,第一课时没有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 读课文 理文脉,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味文本,容易出彩。语文教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也习惯性选择第二课时。但实践证明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

扎实有效上好第一课时

作者 张荣。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2期。摘要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 的八字方针 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 三实 真实 朴实 扎实。这些观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 有效 读通 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中图分类号 g620...

活化课堂扎实上好第一课时

作者 单兰章。科教导刊 2009年第11期。摘要语文教学中常将一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二到三课时,人们习惯将学生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本文就如何上好第一课时作了一定的 关键词第一课时指导兴趣。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一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分成二到三课时,人们习惯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