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发布 2023-08-11 09:24:14 阅读 2045

三江小学邹慧琼。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是自己的困境,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胡春蕾老师执教的抒情文《触摸春天》,我不仅感受到了胡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大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观摩胡老师的课,我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第一课时的内容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在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胡老师的伏笔就埋得恰到好处。课前互动环节,胡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盲人,从他们的神态、动作中由衷地发出“能看见真好”的感叹,为全文的学习埋下了情感的基调。而后,胡老师在导入环节中,与学生畅谈“春天”,鼓励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运用五识感性地认识到“春天”的美好。

随后,话锋急转,胡老师提出“我们要跟随一个女孩,用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索:她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式?

课前互动和导入环节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了盲人的苦楚和春的美好,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在聆听了胡老师的第一课时后,我个人感觉她在识字教学方面抓得非常到位,真真落到了实处。

她在教学生字新词时,首先在出示四组词语:“盲童小径流畅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扑腾| 花繁叶茂极其准确| 磕磕绊绊清香袅袅” 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同学齐读。胡老师特别注重字词的朗读和运用,她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

例如,“小径”一词,她启发学生联想到学过的古诗词,体会“小径”一词的美妙;“扑腾”一词,她细心地提醒学生读好轻声;“花繁叶茂”一词,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季节也是花繁叶茂的?“极其准确”一词中,胡老师运用换词的技巧,让学生体悟词语的精准;“磕磕绊绊”的教学,她让学生从词组中找找它的反义词;“清香袅袅”的品读让人似乎闻到花的清香。

多音字的教学蕴藏于句子的朗读中,即学习的词,又训练了读与断句,实为一举两得。最后胡老师让学生品读词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每一个字词,胡老师独具匠心,巧妙构思,将大语文的理念不着痕迹地融入到识字教学中,润物无声。

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

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

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胡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兴趣,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胡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

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或句子,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在这一方面,胡老师的课堪称典范。

胡老师把重点品读的句子设定为“邻居家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安静的善良,理解“神奇灵性”的含义。在学习前一句时,胡老师注意让学生读好重要的标点——逗号,并运用句式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我“对安静的同情与怜悯,盲童在生活中诸多的不易在不言中浸润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后一句的学习,胡老师重点抓住关键词“拢”“竟然”来引导学生体悟“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抓住是因为“神奇的灵性”,即被她善良,热爱生命的品性所吸引。

这样的解读可谓令人眼前一亮!教师个人的对文本独特的领悟与解读让我受益颇深。

文中描写了安静的爱花,胡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反复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整堂课的设计如山涧清泉,灵动,精巧,温润,让听课的我获益良多。

最后,我想提一个自己的看法,关于书写指导和仿写训练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

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讲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

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仅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选取每一课有代表性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讲解框架结构,练习写字和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所谓教无定法,怎样教好第一课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尝试!

如何上好第一课时

三年级刘雪梅。有幸聆听了范老师一节第一课时,同时又参加了语文组内的评课活动,结合自己的第一课时,作如下反思。第一课时的重点目标是为第二课时分析感悟文本,扫清字词障碍,做好充分准备,为完成此任务,第一课时,应处理如下问题 1 学习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2 了解文章脉络。3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4 初步了...

如何上好精读课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该怎样上,上到什么程度?大家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我们通过学习新课标和一些资料,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摸索 觉得上好第一课时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认为要上好第一课时,应该要尽量做到 唤起阅读期待 有效初读文本 落实字词目标 围绕主题训练 这四个板块。下面结合许小艳老师执教...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润滑着新一代的少年儿童的心灵,那么在教师的心目中,将会感受到这些问题。1 学到哪一课,下面该学哪一课,学生清清楚楚。2 课本在开学时就发给了学生,多数学生已经读过了每一篇课文,对内容多少有所了解。3 课前,我们常常布置预习,中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