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3 阅读 4422

13、牛郎织女。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搜集民间故事,了解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导语: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七夕节”。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夜晚,一群群喜鹊就会飞向天河去搭建“鹊桥”。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二、了解作者。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集《隔膜》《火灾》等。

2023年创作长篇**《倪焕之》。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2.回忆他的作品。

3.介绍《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文体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2、出示生字词语学习任读。

3、再读课文,出示文中语段指名读,指导朗读。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引导理清文脉,试着给课文分段。2、学生汇报。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写牛郎的悲惨遭遇。(起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经过)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部分(第自然段):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结果)

3、再读课文,根据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落笔?(牛郎受到哥嫂的虐待;牛郎对老牛的亲密感情。)

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和“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表现了老牛对牛郎具有怎样的感情?(同情、友好。)

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和“赶他上山放牛”表现了哥嫂对牛郎的感情是怎样的?(冷漠、讨厌。)

第一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2.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牛郎对老牛的照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指出。这里又用了哪些动词?(挑、牵)说说这反映了牛郎怎样的性格。(善良、勤劳)

3.小结:我们从文章的中心、故事情节等内容,从写作方法等形式分析了这一段,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板书设计:牛郎织女。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儿好、能吃苦)

孤苦伶仃与牛为伴老年指点结识织女生活美满老牛死去织女被抓牛郎急追天各一方鹊桥相会。

13牛郎织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一 导入揭题。1 读题。2 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 老牛 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 牵手。分离。相会。二 感受人物形象。1 自读课文1 6小节,思考 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交流 老牛的撮合 老牛跟他...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能分层复述课文内容。3.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 情节动人 人物神奇,语言奇妙等特点。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1.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 情节动人 人物神奇 语言奇妙等特点。2.体会牛郎 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

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说课设计苏教版

牛郎织女 说课设计之一。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 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 朴素自然的语言 奇幻的神话色彩 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