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一课

发布 2023-09-12 16:35:51 阅读 9922

第1课精工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设计: 王承先张丽丽 2012.2. 8

学习目标:说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习学案:一、阅读课本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 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什麽问题?(根据课本第一段小字)

2. 中国传统农业是怎样分布的?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结合考古资料分析)

3讨论交流:中国古代的饲养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课堂**: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二、阅读课本:“从耒耜到曲辕犁”完成下列内容:

1. 按时代顺序列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

2. 铁农具何时出现的?何时普遍推广?有什麽重要意义?

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三、阅读“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一目,回答: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

课堂讨论:西方有人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水利灌溉农业”。对于这一观点,你是怎样认识的?

四、阅读课本最后一目回答:

1. 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麽?

2. 小农经济有何特点?怎样理解“小农经济”的利与弊?

五、小试牛刀: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

.黄河、淮河流域 b.黄河、长江流域 c、长江、珠江流域d、长江、淮河流域。

2.远古时期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 )

、人民以采集经济为主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原始农业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3.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水利工程是( )

、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bcd、①④

教学学案:1、【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臻成熟。自耕农出现以后,以家庭玮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

2、评析、温固《预习学案》:

教师指出学生预习学案**现的不足之处,同学们及时予以改正。然后请同学们复习预习学案主要内容,准备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

三、课堂展示: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参照课本)

1. 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3. 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四、重点、难点。

1、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作用什么?

1)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基本经济模式,也是近代中国作为落后的农业国的基本特征。小农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自然经济的三个弱点:一是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二是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三是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自然经济的这些特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

五、能力训练。

1、原始农业出现的基本条件是( )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石器的出现 c青铜农具的使用 d养殖技术的进步

2、下列对我国原始农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原始农业确立的基础 b农作物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c采集经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d家畜饲养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牛耕出现后,很长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 )

a铁犁铧的使用 b 犁壁的安装 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桶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决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 唐朝 d 北宋。

6、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种景象出现是在修建哪一工程之后?(

a郑国渠 b 漕渠 c白渠 d都江堰。

7、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

a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的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的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农民不到市场上**农产品。

8、小农经济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

a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 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 对封建国家的依赖性强 d 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9、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学,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亲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之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逐客之令史记〉〉卷八七。

1)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历史上,秦朝开凿了郑国渠水利工程。在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10、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远古以来,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止洪水、水利灌溉、水利技术的进步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从上述三个方面列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请时期的基本史实。

必修2第一课

课题计划。班级 高一班授课时间 课程 汉语课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一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 讲练字词,练习朗读。第二课时 讲练字词,学习重点句型。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练习朗读。第四课时 综合练习。二 教学目标 一 要求学生掌握全课生字 生词,读音标准,掌握常用句型和一些修辞手法。二 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 1 1.了解儒家 道家学派创始的背景。2.熟记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思想。3.掌握孔子的政治 教育思想以及老子的哲学 政治思想。自主学习 15 巩固目标 25 要点一 孔子的思想体系。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历史必修3复习第一课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百家争鸣 的概念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 百家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杂家 名家 纵横家 兵家 家等十家。所谓 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