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课摸底测试

发布 2023-09-12 16:35:51 阅读 3397

汉代的人曾经说过:“诗者,天地之心。”汉代人眼中的“诗”主要是指《诗经》。

天地如此壮阔,长天大地之间,生长着万物和人,天地山川的巨变,万物草木的生长,人的命运变迁和人生的细微动静,共同合力,凝聚成诗。在天地和时间之中,唯独人是“有灵”的,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壮观的天地和辽远的时间,一起涌进人的心灵,此刻,我们的那种感动就是诗意,把它表达出来就是诗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春花、夏蝉、秋叶、冬雪,分别只是一种风景吗?不,在诗人笔下,它们转变成为一个个意象,成为诗人感情的寄托。王国维曾经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本是安静的风景,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人心诗情。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让人品味,让人沉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先生特别推崇这个“真”字。

这里的“真”,是一种性情,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我们的眼睛看见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和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 d )痛”。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替的轮转?

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岁月跌 e (dàng)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循着美丽诗思,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

节选自《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根据对上文的阅读理解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共5题/100分)

一、一弦一柱锦瑟华年

1、根据上下文意,在相应空白处填入诗句(20分)

甲: 床前明月光或举头望明月

乙: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丙: 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

2、根据诗句,在相应处填入诗人名字(5分)

a 孟浩然 b 李煜。

3、请根据文意,在相应空白处分别填入所缺的汉字或拼音(15分)

a 纷至沓( tà )来 b 喟 (kuì)叹 c 必需 (xū)品 d创( chuāng )痛 e岁月跌宕 (dàng)

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1、请你根据文本,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0分)

诗心: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欣赏自然,以其寄托或抚慰情感心灵,将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

须臾:一瞬

意象: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自然物象(载体)或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构成的一个流动的空间。

2、文本中提到的那些美丽的、伴随我们成长的诗句,从“举头望明月”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面都有着一个核心意象,请分别列举出来,并阐明其寄托传承的情感。(10分)

举头望明月,意象是“明月”,寄寓思乡、怀人、团员、盼归等离愁乡情;

处处闻啼鸟,意象是“啼鸟”,表现盎然的春意,烂漫的春光,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象有“菊”“东篱”“南山”,寄寓着诗人隐逸的情怀,清高淡远的志趣,淡泊名利的人格品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象为“春蚕”“蜡炬”,表达了对爱情的痴恋缠绵,九死亦未悔;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象是“春水”,饱含着词人亡国破家之痛,王朝更迭之恨,历史变迁、时光空逝的无奈与悔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象有“流光”“樱桃”“芭蕉”,抒发了词人的春愁和年华消逝的感喟。

3、尽管文中作者说,春花、夏蝉、秋叶、冬雪,都不只是自然的风景,而是转变为了意象,成为了诗人感情的寄托,然而我们却发现四季中的春与秋却是最为诗人所钟爱的,如“春花秋月”“春恨秋愁”“春秋几何”“春风桃李、秋雨梧桐”等。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10分)

春秋与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

中国人喜欢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

春秋之景多变化的特征,冬夏更多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是在瞬间完成,来得蓦然而剧烈,予人以猝不及防的感动,激荡诗人敏感的内心。

春秋之间,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

4、请你运用春或秋的某些意象,以“挽一段流光系离情”为主题,写一个片段,字数左右。(20分)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黄丝雨。秋天是落叶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奔腾了大半年的江,在金秋时节安静下来,缓缓流淌,轻轻荡过河底的石头。

啪嗒”一片卷曲的叶子落在水面,泛起层层波纹,时间停止了。

叶与江是第一次接触吧,就像宝玉初识黛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是喃喃道:“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江面如镜,倒映出满树的辉煌,满树的枝丫。树与江日日相望,相互依存。在叶要凋零时,江展开自己的怀抱,带着叶去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

叶与江的碰撞,好似在时光中击穿了一个孔,声音虽小,力量却大。叶与树的离别竟是一场新的开始……

5、以下要求任选其一完成(10分)

你最近读过或近期给你触动最为深刻的一首诗歌(古今中外皆可)是什么?请对其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作为一名文化学者,于丹的文章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鲜明的个人风格。请你试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示例:从前慢

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首诗歌为大众所知,源于2024年的春晚刘欢的演唱。而这首歌本来实为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小诗。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的人物——木心,是一位安于“无名度”的文学鲁滨逊。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智识分子, 精通文学,绘画,**,历史,诗词等。他优游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达文西,诗经,楚辞,唐宋诗词,范宽郭熙的山水间。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但他的创作却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

他的这首诗超越了自怜的感伤、粗浅的怨愤以及种种玩世不恭的把戏,脱离了步履匆匆的焦虑,文字干净、熨帖,回避了世间的纷争和丑陋,用阅尽人事后的从容、宁静,传达这个世界的美和善。

今天,相比起古人,我们的科学技术更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物质更繁盛了,我们的个人眼界更开阔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们的忙碌是否遮蔽了心灵的诗意,我们的诗心是否在惶惶中沉沉睡去?这首淡淡的小诗也许会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一处安顿之所。

诗意飞扬,温暖沁人。

作者文学功底深厚,古典诗词、古典意象、文艺评论信手拈来,恰切引用,丰富文章的内涵,意蕴悠长。

作者大量运用修辞,如排比、拟人、比喻等,文辞华美而优雅;

深入浅出,将专业的文学鉴赏术语用形象化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词语运用巧妙生动,移用、通感、成语等华美绚丽;

句式整散结合,灵动自由,充满**的律动,优美通畅。

作者用温暖的文字力图唤醒我们生命中蛰伏的诗意,引导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下觅得韶光年华中的浪漫。

高中语文第一课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语文,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是马克思长于抒情的信 他赢得了燕妮伟大的爱情 语文是琼瑶手中生花的妙笔 一代代天王巨星凭此星途灿烂 语文是李白的诗 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

高中语文第一课

高中语文第一课 走近语文,开启幸福。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张春红。教学目标。1 师生互动,增进了解 彼此信任 互相欣赏的师生关系是学习成功的第一步!2 使同学们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 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阵地,惟有将这两大阵地联通起来,才可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也才可实现学生语文成...

高中语文第一课

一 自我介绍,培养感情。我乃一介书生,两袖清风,登上这三尺讲台,真有些四顾茫然啊,我知道自己的才学离学富五车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我相信,凭着同学们与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找到学好语文的六出奇计,培养出七步成诗之才,形成八方呼应之势,树立九天揽月之志,最后交出一份十全十美的人生答卷。二 介绍语文,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