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平时作业

发布 2023-05-16 20:52:28 阅读 7265

太阳病篇平时练习题。

杨丽 032012124 中西七121

1、 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

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患者的脉证表现,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若患者脉象仍与太阳病的其他见证相符,都未发生变化,说明病证仍在太阳,尚未发生传变;若患者出现恶心欲吐,烦躁不宁,又见脉象数急等,脉象均已不属于太阳病范畴,尽管发病时间短暂,但已反映病邪入里,则知病证已发生传变。

2、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应如何鉴别?

共同点:均属于太阳表证,均以发热、头痛、恶风寒、脉浮为基本证候,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

不同点:麻黄汤证: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唯其无汗,为表实证;其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治宜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桂枝汤证: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唯其汗出,为表虚证;病机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两证的辨证关键在于有无汗出。

3、大小青龙汤证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均为表里同病,且表病均属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的伤寒表实证,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两者所共有,在治法上两者都是表里双解,以辛温发汗解表为主。方药都用麻黄、桂枝、甘草。

不同点:主要在于里证的不同:大青龙汤证之里证为阳热内郁,故以烦躁为主证,**上要兼清里热;小青龙汤证之里证为水饮内停,故以咳喘干呕为主症,**上兼以温化水饮。

方药:大青龙汤还用生姜、杏仁、大枣、石膏,小青龙汤还用干姜、细辛、芍药、半夏、五味子。

4、 葛根芩连汤证与黄芩汤证鉴别?

同:皆为热利之证而设。

异:葛根芩连汤证:为里热挟表邪下利,而以里证为主,其利下多臭恶稠粘,泻下不爽,或暴注下迫,故治在清热燥湿,坚肠止利,兼透表邪;

黄芩汤证:虽为合病下利,但有太阳病之名,而无其实,为少阳邪热迫于阳明所致;其利有**灼热,泄下粘秽,甚或里急后重,故治在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5、简述心阳虚的类型、治法及代表方药。

1)心阳虚心悸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方药为桂枝甘草汤(桂枝、炙甘草)。

2)心阳虚烦躁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方药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

3)心阳虚惊狂证:惊狂,卧起不安者。其治法是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方药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牡蛎、蜀漆、龙骨)。

4)心阳虚奔豚证:气从少腹上冲心。其治法是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方药为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5)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其人心下悸,欲作奔豚。其治法是温通心阳,化气利水。方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6、总结太阳病篇喘症的辨证与**。

麻黄汤之喘:因肺合皮毛,表闭肺气不宣所致,症见喘而无汗,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寒,苔白,脉浮紧,其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遏营滞,肺气失宣。

麻杏甘石汤:是邪热迫肺,肺气不利,逆而作喘,证见喘、咳、汗出、无大热、口渴、苔黄脉数。病机为邪热壅肺,肺失宣肃。

小青龙汤:因水饮内停引起肺气的肃降则喘,证见喘、干呕、发热而咳、小便不利,小腹满。病机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寒饮犯肺。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喘:乃风寒迫肺,肺气上逆,证见自汗出、发热恶寒、头痛、苔白脉浮缓,病机是素有喘疾之人中风而诱发气逆作喘,或太阳病误下邪入肺中,肺气不利作喘。

7、大小陷胸汤证鉴别。

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均治热实结胸,不同的是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腹,证重而势急;小陷胸汤证为痰热互结心下,证轻而势缓。从药物组成上,二方泻热,大陷胸汤用大黄且量大,小陷胸汤取黄连且量小,二方同可泻热但强弱有不同;针对痰水之邪,大陷胸汤用甘遂以逐水,小陷胸汤用半夏以涤痰,逐邪之力有轻重之分;针对邪结,大陷胸汤用芒硝可破结,小陷胸汤用瓜蒌实以开结,二者又有缓急之分。大陷胸汤属于峻逐攻下之剂,小陷胸汤当属化痰涤痰之方。

8、三泻心汤证鉴别。

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组成大致相同,三者皆有脾胃不和,升降失司,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而致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之症,其治法均以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为主,均以黄芩、黄连苦寒泄降,清中焦之热;干姜、半夏,辛温宣开,温中焦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中,益脾胃之气。所异者,半夏泻心汤证以心下痞,呕逆较著,故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生姜泻心汤证因兼有水饮食滞,以干噫食臭为主,故于半夏泻心汤中加生姜四两为君,减干姜二两,意在宣散水气,和胃降逆;甘草泻心汤证,脾胃虚弱较甚,以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安为主,故于半夏泻心汤中增炙甘草至四两为君,重在补中和胃。三方去滓再煎,使药性合和,共奏和解之功。

三者同中有异,当细为辨别。

9、痰气痞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主方是什么?

痰气痞证的主证是频频嗳气,心下痞硬不因嗳气而解除。病机为中虚痰阻气逆。治法为益气和胃,化痰降逆,方用旋复代赭汤。

阳明病篇平时练习题。

1、 比较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症、病机和治法异同。

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都是阳明燥热证,病机为燥热之邪炽盛,症均见发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治法同用辛寒清热,此为二者之同。两汤证均可见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谵语等症,病机均为无形热邪亢盛,充斥表里,属阳明热证,治法均以辛寒清热。白虎汤为基本方,亦可因里热郁结气机不利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便,口不仁面垢,肢厥,脉浮滑。

白虎汤证病机重点是热炽,气津损伤尚不明显,因此,口虽渴而未至于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程度。治法也只需辛寒清热,只要燥热得清,气津即可自行恢复。白虎加人参汤证因里热炽盛,气津两伤,故见时时恶风,无大热,背微恶寒,口舌干燥而烦,脉洪大。

白虎加人参汤病机是热盛于津伤并重,症见时时恶风和背微恶寒,口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等。治法当辛寒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方能清燥热,复气津。治法上兼益气生津,即为人参之作用。

2、 试从调胃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所主治证候的区别。

同:均为阳明腑实证,但其程度有别。皆为苦寒攻下之剂,但随其病情轻重缓急之不同,用药之轻重多少亦有差别。

大承气汤证:

病机特点:阳明燥热实邪严重内阻,腑气不通,痞满燥实坚皆俱。

临床证候:有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或绕脐痛,甚者热结旁流,喘冒不得卧,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舌红,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实有力等。

主方为峻下剂。

小承气汤证:

病机特点:气滞明显,痞满较甚而燥热结聚较轻,临床证候:有潮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大满,大便硬或热结旁流,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而疾等,主方为轻下剂。

调胃承气汤证。

病机特点:是燥热实邪初结胃肠,燥热偏亢而痞满不甚,病位偏高。

临床证候:有蒸蒸发热,汗出,心烦,甚则谵语,腹胀满,不大便,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等,主方为缓下剂。

大承气汤药味最多,用量最重,大黄必须后下,后下则气锐行速;厚朴用量为大黄的一倍,较之小承气汤大四倍;枳实亦重用5枚,比小承气汤多2枚;行气药在本方中占较大比重,故名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阳明腑实证和少阴水竭土燥证。

小承气汤系大承气汤去芒硝,减枳实,厚朴之药量而大黄用量不变,大黄亦不后下。小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用于**阳明腑实证和厥阴热利。

调胃承气汤由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炙甘草而成。大黄用量不变,亦不后下。调胃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用于**阳明腑实证。

3、如何区别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异同?

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及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均为湿热发黄,以身目黄如橘子色、无汗、小便不利而色黄为共同证候特征。然茵陈蒿汤证湿热较重,兼腑气壅滞,证见发热甚而腹满、便秘;栀子柏皮汤证热重湿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是湿热内蕴兼表证未解,故兼有恶寒无汗,或身痒,多见于发黄证早期。三方均取清利湿热以退黄。

然茵陈蒿汤清利之功较强,并兼通腑泄热;栀子柏皮汤清利之功较弱,以单纯清泄湿热见长;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则清利之功最弱,但兼有解表发汗散邪之功。

少阳病篇平时练习题。

1、 比较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的证治异同。

本证与小柴胡汤证,均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但大柴胡汤证兼阳明里实,除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外,尚有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硬、腹满痛、不大便或下利等症。

故小柴胡汤证只宜和解少阳;大柴胡汤证除和解少阳外,还应通下里实,方药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两方虽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针对病机、症状有差异,临床宜鉴别使用。

2、少阳阳明合病的证治。

小柴胡汤:症状:阳微结,少阳为主,舌上白苔,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

病机:热郁于里,表邪未解。,治法:清解少阳,助正透邪。

方药: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症状: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病机:胆胃热郁,少阳,阳明均重。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症状: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伴有下后微利,舌红苔黄。

病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

治法:和解少阳,泻热去实。

方药:柴胡加芒硝汤。

太阴病篇平时练习题。

1、 太阴腹痛证**。

辩证要点:桂枝加芍药汤证以腹满时痛为主证,无食不下、呕吐、下利等明显脾虚寒湿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在上证基础上腹痛较剧,或伴便秘。

病机:桂枝加芍药汤证为脾伤气滞络瘀;桂枝加大黄汤证为脾伤气滞络瘀,郁滞较甚。

治法:桂枝加芍药汤证为通阳益脾,活络止痛;桂枝加大黄汤证为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化瘀导滞。

2、太阴病暴烦下利的理解。

暴烦下利:下利日十余行,乃脾阳来复,正胜邪去,腐秽随大便而出,是疾病向愈的佳兆,其后下利必自止。突然出现烦扰不安,伴下利日十余行,如果病情加重,则下利不能自止,同时伴有手足不温,神疲畏寒,苔腻不化等证。

反之若伴手足温和,食欲转佳,精神慧爽,苔腻渐化,下利自止,则说明脾阳恢复,疾病向愈 。

少阴病篇平时练习题。

1、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均为回阳救逆之剂,它们的作用和主治的测重各是什么?

伤寒论B作业

第一次作业。a型题 1.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d.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2.下列汤证中,除哪项外,均可以见心下痞d.黄连汤。3.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治以 d.甘草泻心汤。4.一般情况下,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约是c.六 七天左右。5.炙甘草汤方中,没有...

《伤寒论B》作业3 4答案

a型题 1.厥阴头痛主要表现为 d.巅顶痛。2.根据原文,下列哪一项,未出现手足厥冷?d.半夏泻心汤证。3.手足厥冷,心下悸,小便利,口不渴,证属 d.茯苓甘草汤证。4.瓜蒂散证中,厥的病机 c.痰阻胸阳。5.以下诸方,除 外均有黄芩 c.黄连汤。6.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 治以 d.牡蛎泽泻散...

伤寒论在职研究生作业

学习 伤寒论 心得体会。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而今有机会在在研究生课程中再次学习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以下就我对这段时间学习 伤寒论 的心得体会做个总结。一 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