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闫玉兰。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可见其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的。
一、融情朗读,熏陶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道理就在此,宋代朱熹说: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因此,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适时范读,激发语感。
在范读课文阶段,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熏陶语感”的作用。教师在范读时,倘若能够动情、入境,用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经验直接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准确、鲜明的感知,甚至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学生将有可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从而获得“即时语感”。
特别是针对一些抒情性的课文,教师投入自己的真情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会给学生一些情绪上的感染,进而整体把握住课文蕴涵的感情。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时,在感悟蓝盔回来了,但它是定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一段时,我配上轻**,动情范读,学生静听,感悟当时的景象,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步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
2、引导自读,训练语感。
深入理解课文阶段,学生的自读也可以起到培养语感的作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课文的意境、思路、观点、主张等常能得以酣畅淋漓的体现。当然,学生的自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技巧的读。
3、积累诵读,引发语感
在巩固复习阶段,背诵课文,引发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优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熟读以致背诵,积累名篇佳句,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诵读中进一步领悟某篇布局、谴词造句的妙处,悟出表达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例证。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仅在课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新课标》对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落实一个“读”字,使学生逐渐具有对语感的敏锐感觉。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
通过“读”所获的语感多具有“感性”的因素,因此,语感的训练还必须在“理性”上下功夫,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像叶圣陶先生主张的那样:“惟有不忽略**,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二、感悟主题,升华语感。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言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与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心理过程相一致,它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每个人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创新的见解,只有带领学生去感悟语言,才能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对文章的内容、感情、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学生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情皆如出吾之心,其境皆如出吾之胸的境界。
1)、感悟文中形。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依靠想象使人对语言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2)、感悟文中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就是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透过文字感受作者那起伏的情感。
3)感悟文中理。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语言文字的独到之处。
三、语言训练,巩固语感。
我认为以下几种训练方式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词语搭配练习——训练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近义词的比较与替换——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说话造句——锻炼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句子的比较——训练学生对语文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如:
《桂林山水》一课,重点是感受桂林山美水美。在教学第二节时出示改动句子:①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
学生反复思考咀嚼,认为改后的句子不生动,没有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程度写具体。笔者又出示了原句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也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在经过咀嚼品味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四、重点段落,着重感悟。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得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当学到《鸟的天堂》中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这两段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来,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榕树静态的美和一群鸟纷飞的场面,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和含义深刻句子意思的理解,还可以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为学生真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想象力。
发展想象力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在朗读中有较好的语感。文章的内容常常不是小学生的所见所闻。
在朗读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对某种事物的描述,通过想象,获得表象。必要时,还可通过创造性思维,扩充、丰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我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与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去感知语言文字的灵活性,同时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六、多进行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些把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来。写作时,我从提出写作要求到讲评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学到的语言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推敲字词,想象比较,反复领悟,表达语感。最后反复修改,以达成自己个人独特风格的语文感悟力。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始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感受,充分流露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充分表现个人的智慧灵气,最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题研究小结
根据学校课题总体计划,本学期我围绕 现代信息技术下思品教学的策略研究 这一子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我把课题的有关资料作了汇总,尽管搞课题很花时间,但是,给自己多一个思考的空间,还是觉得 一切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一 研究成果 这学期在校课题组的指导下,按实验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小结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本学年度我校在数学组广泛开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的课题研究,本学期主要进行子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数学意识 的研究。经过半学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利...
课题研究小结
2009年秋春期课题研究小结。学校 东阳小学。课题名称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负责人 罗涛。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2009春期研究小结。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 课题从申报以来,已经在逐渐地深入开展。至期末为止,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