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苏科版

发布 2023-04-20 11:49:28 阅读 6396

5.3.1展开与折叠。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多面体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

2 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

3 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教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教学难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三棱锥的展开图是由个形组成的。

2、圆椎的展开图是由一个和一个形组成的图形。

3、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是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bcd4、下面这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吗?先想一想,然后动手折一折。

二)探索活动。

1.情境引入。

拿出一盒制作精巧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这个正方体纸盒漂亮不漂亮?

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提问:折叠成的正方体纸盒与前面的正方体纸盒是否一样?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提问:

人们是如何将平的硬纸板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顺势导入新课: 展开与折叠(一)

2.新授。圆柱的展开图拿出圆柱形牙刷纸筒,边展示边问学生:沿圆柱形纸筒上所画虚线展开,圆柱形纸筒的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圆锥的展开图拿出圆锥形冰淇淋纸筒,边展示边问学生:沿虚线展开,圆锥形冰淇淋纸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正方体的展开图

(1)投影出在各个棱处标有编号的正方体(附图三),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分。

成许多小组,请学生从编号2的棱开始按任意编号顺序随意剪开一些棱展开成平面图形。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2)要求学生操作后相互讨论,3)老师补充。

4)思考:①同一种正方体纸盒沿不同顺序先后剪开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否相同?(不)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开几条棱?(7条)

4、完成课本第131到132页。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小结。

2.投影出小结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得到了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

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得到了正方体的11种形状的平面展开图。

三、自我检测。

1、下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bcd2、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个平面图形是。

ab) cd)

3、下面两图形分别是哪种多面体的展开图?若不能确定,做一做再回答。

4、如图所示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形,每个面都标有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提问:

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面在上面。

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则面在上面。

3)从右面看是面c,面d在后面,面在上面。

5、如图所示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那么与字母 j重合的点是哪几个?

5.3.2展开与折叠。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

2、进一步了解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3、通过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下列图形中不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abcd2.一个同学画出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的一个部分,还缺一个正方形(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添上这个正方形。

3.一个无上盖的正方体纸盒,底面标有字母a,沿图中的粗线剪开,在右图中补上四个正方形,使其成为它的展开图。

二)探索活动。

1.情境引入。

如图,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箱子的一个顶点a,它发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b处有它感兴趣的食物,这只蚂蚁想尽快得到食物,哪条路径最短?试在图中将路线画出来

生活常识可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若把这个正方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就不难发现答案。

日常生活中,要想包装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今天就继续讨论一些简单的多面体的展开图。

2.新授。1、下列第二行的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第一行的平面图形?请对应连线。

2、长方体有个面, 条棱, 个顶点;五棱锥有个面, 条棱, 个顶点;若一个几何体的面数为f,棱数为e,顶点数为v,利用前面两个实例计算f + v – e对于任意多面体上述结论都成立吗?

对于多面体都存在上述结论(这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

一只蜘蛛在一个正方体的顶点a处,一只蚊子在正方体的顶点b出,如图3.3-7所示,现在蜘蛛想尽快地捉到这只蚊子,那么它所走的最短路线是怎样的,在图上画出来,这样的最短路线有几条?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研究与探索,你认为一个拼接图形要能折叠成为一个密封的正方体盒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自我检测。

1、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

a、圆柱 b、棱柱 c、圆锥 d、棱锥。

2、下列图形是一些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

3、下列平面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4、一个几何体的顶点数是9,棱数是16,面数应是。

5、图中不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是。abcd

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8,-3,15分别填入余下的四个正方形中,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5.4.1从三个方向看。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1. 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2.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教学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画简单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苏轼,庐山,并能说出课本诗句的含义,想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体验吗?

2.准备几个实物模型或制作几个几何体,如球体、圆柱、圆锥、长方体等。

3.完成课本想一想与试一试,体会三视图的含义。

二)探索活动。

1.情境引入。

出示一组泥娃娃和四个画面。

提问:1)为什么同是这几个娃娃,拍出来的**会不同?

2)你知道每张**分别是站在哪个方向拍的吗?

悟一悟。提问:

1)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你能用一句诗概括这个结论吗?

2.新授。出示下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上图,想一想,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是什么?

2)用自己的实物按上图放好,从不同方向看,验证自己的想法;

3)请同学们讨论上面的三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事物,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以上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即: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统称为“三视图”

例1(1).举例说明俯视图是圆的几何体有等。

2).举例说明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的几何体有等。

例2.图是由五块积木搭成,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请画出这个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3.练一练课本136页。

三)课堂小结。

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在画图时,运用形体分析法,就可将复杂的形体,简化成若干个基本体来完成。看图时,运用形体分析法,就能从简单基本体着手,看懂复杂的形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毛庄镇第一初级中学。2012年9月。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 实验 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重点 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 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苏科版

6.3余角 补角 对顶角 2 一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分析。1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景了解对顶角概念。2 知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3 经历观察 操作 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宽间的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教学重难点 1 对顶角的辨别。2 对顶角相等。二教学过程。1 课题准备。1 预习目的...

初中数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苏科版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 第一课时 金湖县吕良初级中学刘日兰。一 教学目标 教材重难点分析。1 教学目标 1 弄清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知道方程是人们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2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3 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2 重点 根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