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目录。第一章有理数 4
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4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6
1.2.1有理数说课稿(一) 8
1.2.1有理数说课稿(二) 13
1.2.2数轴说课稿(一) 17
1.2.2数轴说课稿(二) 20
1.2.3相反数说课稿(一) 23
1.2.3相反数说课稿(二) 26
1.2.4绝对值说课稿(一) 31
1.2.4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4
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7
1.3.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51
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9
1.4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6
1.4.1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70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73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6
1.5.2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8
1.5.2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81
1.5.3近似数说课稿(一) 83
1.5.3近似数说课稿(二) 8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8
2.1整式说课稿一 88
2.1整式说课稿二 90
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92
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7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8
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8
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01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6
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9
3.1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4
3.1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6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8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22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3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7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30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35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35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7
4.1.2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40
4.1.2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44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7
4.2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148
4.3.1角说课稿(一) 150
4.3.1角说课稿(二) 154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8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61
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65
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71
4.4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75
4.4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78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1.1 正数与负数(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说教材: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4、 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5、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
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
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
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 操作 想象 推理 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意识。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一 选择题 共8小题,每题3分 1 数轴上a b c三点所代表的数分别是a 1 c,且 c 1 a 1 a c 若下列选项中,有一个表示a b 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则此选项为何?2 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10个图形是 3 下列图案均是用长度相同的小木棒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 拼搭第1个图...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一 选择题 共8小题,每题3分 1 数轴上a b c三点所代表的数分别是a 1 c,且 c 1 a 1 a c 若下列选项中,有一个表示a b 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则此选项为何?2 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10个图形是 3 下列图案均是用长度相同的小木棒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 拼搭第1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