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中第三课《凝结》。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学生生活中虽常见到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现象比较陌生。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知凝结现象。
2、能设计对比实验**小水珠的成因,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能力。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要尊重证据。渗透自然界的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让学生养成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教法我用复习法、实验**法、教师演示法;2、学法以实验**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五、教学准备。
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相同烧杯 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六、教学过程。
科学课标》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的全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学导入这里我加入复习环节: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了蒸发现象,谁说说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
请生回答师小结:自然界中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发散到了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下面我们从一个小游戏开始。
请同学们对着镜子边哈气,边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就进入第二个环节——(二)提出问题,进入新课。师:
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
】 进入第三环节——(三)学生猜想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往烧杯里倒入一些热水,盖上一个凉金属盘,你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小组讨论。
启发他们推想出: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 板书:水蒸气水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可能有许多种猜想。 (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我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的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金属盘,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
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这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知道,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学生可能答:
冬季。为什么在冬季更容易看到?引导学生猜想:
冬季的气温比较低,那镜子的温度也比较低。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师:
如果老师给你提供材料,你能否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吗? 3、实验验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要用对比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金属盘和烧热的金属盘,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烧杯、水多少、水的温度相同、金属盘相同、盖金属盘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
金属盘的冷热程度。教师:大家一起列表比较:
师小结:如果在两个实验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教师: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水蒸气--受冷→→水(五)生活中的凝结教师:
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 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早晨草叶上的水珠等等。
师:请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现象含有有趣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兴趣、质疑**精神。】 七)拓展应用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板书设计。凝结
水蒸气--受冷-→ 水 (凝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反思
凝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生活应用 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了科学 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见的向镜子哈气产生疑问,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学生在 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比较活跃,实验设计及操作也比...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
19 凝结。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了解生活中常见凝结现象。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对比实验 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2 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难点 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
凝结 教学目标 1.能设计对比实验 小水珠的成因。2.在 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凝结现象 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教学重点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玻璃片 3片 热水 保温杯 玻璃杯 3个 小镜子 酒精灯 夹子。教师演示实验材料 玻璃杯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