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16 14:38:28 阅读 2234

19、凝结。

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了解生活中常见凝结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设计对比实验**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课前准备。演示材料: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 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镜子。

教学过程:

一 、 教学引入。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了蒸发现象、沸腾现象,谁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

2、水可以变成水蒸气,那水蒸气能不能再成水呢?

二、**活动。

1、亲身感知凝结现象。

1)对着镜子哈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观察。

3)汇报现象,提出猜想。

呼出的水蒸气遇到镜片变成了水珠。

什么条件下能变呢?

教师引导:什么季节容易看到这种现象?

生猜想:遇到冷的物体。

2、验证猜想,认识凝结现象。

1)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介绍实验材料。

学生装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采用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安全、卫生、记录等。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实验现象:热的金属盘没出现水珠,冷的金属盘上出现水珠。

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烧杯相同、水量相同、水的温度相同、金属盘相同、放金属盘的时间相同。

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一个金属盘冷、一个金属盘热。

4)小结: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出示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板书课题: 凝结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 水蒸气--遇冷--→水

3、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

1)学生交流。

2)出示相关**,让学生尝试解释。

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夏季冰镇饮料瓶上的水珠。

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露珠等。

4、课堂评价。

1)你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收获?

2)互评,合作学习评价。

三、拓展活动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板书设计:

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 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反思

凝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生活应用 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了科学 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见的向镜子哈气产生疑问,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学生在 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比较活跃,实验设计及操作也比...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设计

凝结 教学目标 1.能设计对比实验 小水珠的成因。2.在 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凝结现象 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教学重点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玻璃片 3片 热水 保温杯 玻璃杯 3个 小镜子 酒精灯 夹子。教师演示实验材料 玻璃杯4个...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凝结》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 凝结 教学反思。凝结 是四年级 水循环 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学习了 蒸发 沸腾 之后,对水变化的又一重要认识。翻开教材,只有两页,去掉四幅插图,只有十句话,其中三句是问题 物体表面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呢?对着小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三句是提示性的语言 瓷盘加热后盖在杯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