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在《得数是的加法》中的渗透。
张念华。一、知识内容分析。
得数是的加法是在学生学好了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得数是的加法。课本中有一幅情境图,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并清楚的体会到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客观事实。
结合具体情境,正确口算得数是的加法,初步了解“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时利用“一图两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经历探索得数是的加法的算法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已有的经验:本节课在学生已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并掌握了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学科德育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信息图,形成良好的看图读信息的习惯。
2.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理解算理”和“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三个教学环节,下面结合其中的几个环节具体阐述教学中学科德育的有效渗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花果山上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今天又有几个小朋友来到了花果山,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
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谁能找到和小猴子有关的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科德育渗透点:导入环节,承接前文,以游花果山为素材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信息图,形成良好的看图读信息的习惯。通过找信息提数学问题,重在培养学生有序描述信息和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作**,理解算理。
1、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1)列算式。
谁再来说一说和小猴子有关的信息是哪些?(说完之后课件出示第三屏)
那“一共有几只小猴?”是什么意思?
预设把左边树上的小猴和右边的小猴合起来是多少?
继续追问:那“把左边树上的小猴和右边的小猴合起来”用什么方法呢?为什么用加法?怎样列算式?
预设 4+2=6(只)
师:4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4表示左边树上的4只小猴,2表示右边树上的2只小猴,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2)交流算法。
师:那4+2等于多少呢?(如果举手的多,教师就说一起说)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想一想,摆一摆,看看为什么“4+2=6”,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多。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与全部同学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算法。
预设第一种情况,因为6可以分成 4和2,所以4+2=6;
预设第二种情况,接着数,这是四个小猴,接着数。所以4+2=6。(展台投影)
询问:为什么接着数的数是“5”而不是别的数?
预设第三种情况,我利用小棒,把4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一起,这样一共6根,所以4+2等于6。(展台投影)
师:这两种数数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更好些呢?好在哪?
课件演示这三种算法。
3)渗透加法交换律。
大家仔细看除了4+2这样列式之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第四屏)
预设 2+4=6(师板书)
你是怎样想的?那这个2和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预设 2表示右边树上的2只小猴,4表示左边树上的4只小猴,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询问:小朋友们,擦亮你的双眼,观察比较4+2=6和2+4=6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得数一样,数字一样,数字的位置不同,算式不一样。
继续追问:这两个数的位置怎么样了?
2、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谁再来找一找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是哪些?
学生独立解决列式,并写在田字格本上,同时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得数。
交流算式算法,5+2=7(个),2+5=7(个)。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5+2=2+5。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让学生在解决完了“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基础上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都用的什么方法?(加法)
得数都是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得数是的加法。(板书课题)
学科德育渗透点: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自觉学会利用数的分与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同时在讲授4+2=2+4时,渗透了加法交换律,为四年级学习加法交换律做铺垫。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今天的知识小朋友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
1.比一比,看谁反应快!(课本39页第2题)
制作成口算题卡的形式,学生齐答,并询问5+1=6,5+2=7的算法。
2.课本第40页第6题。
3+2=55+1桃子+苹果=7
3+21+5苹果+桃子=(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第三组算式的算法。
3.课本第39页第4题。
学生首次见到“数线”,教师要介绍一下。
学科德育(思维严谨)渗透点: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学生对“得数是的加法”的掌握。第39页第4题,为学生介绍“数线”,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典型课例
一年级数学 5的认识 典型课例。杨学梅。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19 20页,练习四第 题。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会数出数量是5的物体的个数,会读 会写数字5。2 使学生知道5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3 使学生掌握5的组成。教具准备 主题画,贴绒板用的小棒图5张,绒板,计数器,9个小正方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例反思
找规律 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我以庆祝 六一 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课例
2.教师 呈现下图 看小棒图列算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掌握了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上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回忆 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二 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探索新知。1.展示实物小棒,提出问题 教科书第70页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