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德育优秀课例

发布 2020-03-19 11:56:28 阅读 9887

凝结。龙口市润新小学王东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难点是设计对比实验。是在学生学习“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归纳能力”的系列。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对科学的**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虽然学生生活中常见到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对比试验方法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的迁移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是实验细节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能力目标。1)能通过对周围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设计对比试验研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试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事实和证据是得出正确结论的根本保证,能够通过猜想与假设、有计划地观察或实验等收集可靠的科学事实或证据,运用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科学逻辑思维方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解释与判断,形成可靠的结论,并能进行陈述与报告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

五、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相同玻璃片2块、试管夹、热水、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给学生准备一杯热水,谈话导入 。

2.让学生观察一下这杯水有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观察和反思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尝试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各类学习和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看问题、想事情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凝结。

1.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板书:水蒸气——→水)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水蒸气遇到所有的物体都会变成小水珠?

教师提问:为什么水蒸气遇到有些物体能变成小水珠,而有些则不能变成小水珠?

学生猜想:也许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产生小水珠,热的物体没有小水珠。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细致和持续地观察、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搜集与整理信息,多角度、多层面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保持并持续增强对自然界和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2.制定实验方案。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分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并进行完善。

教师用课件来展示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在持续性的观察、实验、收集数据等活动中,逐渐养成尊重证据、认真细致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推理来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形成结论的意识和能力。

5.教师:列表比较(用课件展示)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遇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三)联系实际交流。

凝结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交流。教师用课件来展示凝结对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习得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掌握初步的科学**技能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人正确认识世界、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四)拓展活动。

做饭、烧水时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的进程。认同自然界中还有诸多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和现象,树立投身科学事业,探索未知、为人类排忧解难的信心与决心。

板书设计。凝结。

遇冷。水蒸气 ——水。

教学反思:凝结》一课,我将还在冒白气的热水盖上盖,过一会儿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

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

“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小水珠到底是从**来的?

”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本课教学后,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水蒸气遇冷(零摄氏度以上)会凝结成水的知识点,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自己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能力。

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提供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不要被书中现成的结论所束缚,大胆创新,独立思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年级课例展播说课稿

四 说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 释题 读诗 唱诗 拓展 四大环节进行教学,这四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一 释题,知背景。古诗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加之古诗与学生的现代生活存在年代的距离,所以教学古诗前师生共同交流诗人的简介 创作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更好地走进诗中的情感世界。因...

四年级下册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鸡兔同笼 课例分析 贾建芳。课例描述 片断 出示例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师 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 我知道8个头就是鸡和兔一共8只。教师板书 鸡 兔 8只 生2 26只脚就是鸡的脚加上兔的脚一共26只。教师板书 鸡脚 ...

一年级数学德育优秀课例

学科德育在 得数是 的加法 中的渗透。张念华。一 知识内容分析。得数是 的加法是在学生学好了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 动脑来学习得数是 的加法。课本中有一幅情境图,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并清楚的体会到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客观事实。结合具体情境,正确口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