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采松果。
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两部分内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通过经验类推、假设、摆一摆、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
这样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同时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在计算方法上,教。
第1页。材没有把算法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应用旧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练一练中题目以递进形式依次呈现。
第1,2两题,配以生动活泼的情境,减少枯燥乏味的单纯计算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既练习口算,又培养应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第3题,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第4题的几组题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是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体验,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能自主发现,并尝试延伸举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通过课前的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这一类题目,且口算方法多样化。
另外,经过上半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
第2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多**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
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
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二)讨论**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第3页。生2:妈妈说:
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生3:小松鼠说:
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生:25+4=?
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学生动手**,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
第4页。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3.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第5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生2:
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生:
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第1题(出示情境图)。
第6页。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生:19-9=10(颗)。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
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2)21+7=28,7+21=28;(3)83+4=87,4+83=87;(4)52+7=59,7+52=59;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生2:395+126=,126+395=。生3:1000+800=,800+1000=。(四)课堂总结。
第7页。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生1:
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
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
第8页。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
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案例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育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
第9页。从上课开始时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自主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再到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以及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都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紧抓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寻找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共同感悟、共同进步。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10页。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 采松果
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 不进位 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 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4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采松果 说课稿。我的说课主要由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六个部分组成。一 说教材分析。采松果 一课讲的主要内容是 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 不进位 不退位 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 减法以及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内容分为...
一年级数学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 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在计算中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看图讲故事 二 新知。1 学生看图,结合老师讲的小故事,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