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课题:认识物体。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又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燕子到我们班做客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你们想看看吗?那就快打开桌上的盒子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吧。
各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说一说有些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分立体图形——揭示概念。
师: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揭示概念: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师根据学生所说,分别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设计思路: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物品。如皮球、积木、药盒等,这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物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摸物体表面——感知特点。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手中的物品,在组内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交流:生1:长方体有六个面,摸起来很平,很光滑,还有棱、有尖的地方。(让学生指出来)
生2:正方体也有六个面,而且每个面都一样大,和长方体摸起来感觉一样。(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生3:圆柱像个柱子,有两个圆面,能滚动。(学生在桌上滚动圆柱)
生4:球是圆的,也能滚动。(学生表演球滚动)
形成表象。师:刚才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朋友,如果把它们画出来,又是什么样呢?电脑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的例子。
设计思路: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进而形成表象,接着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事物,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反馈应用,拓展延伸。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机器猫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成的。
2、找一找(电脑出示)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请把它找出来并圈出来。
3、搭一搭。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形状,说一说搭的是什么,分别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回家找一找家中哪些生活用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的环节使其感知到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教学中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数学理念,让学生在乐学中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案
认识10 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数10,学会10的读和写,根据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知道10的基数和序数两种含义的区别,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2 通过数一数 比较和摆小棍等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感知认识10。3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1...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
第七课时10的认识。教学内容 10的认识,教材第23 24页例题及 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学生学会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含义。2 在交流中认 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案
第三课时。0的认识。教学内容 0的认识,教材第16 17页例题及 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 写0。2 掌握0 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教学重点 理解0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 按顺序把0写的流畅一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直尺实物及图。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