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梅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 2023-04-05 20:43:28 阅读 4106

计及反思。篇一。

古诗《梅花》为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教学目标。认“六个生字。

流利朗诵、背诵。

通过诵读感受到梅花的坚强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新的生字。

流利背诵。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如果只注重讲解注释,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翻译古诗的意思上,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在枯燥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难以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尤其面对年龄小,阅历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我们更需要抓住他们喜读善背,想象丰富,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调动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古诗意境。

《梅花》这首诗字意浅显而意境悠远,主要从两方面人手。

1、激发好奇,自主读诗。

用疑问引路,让学生带着释疑的心态去读诗。使学生能首先通过读诗去主动接近梅花,调动起学习的自主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发挥想象,美读入境。

结合生活经历和课件欣赏,学生会对梅花的外形逐渐熟悉。再伴随教师的描述,将学生带人诗中特定的环境里,利用在比较中想象或回忆中想象等方法,去初步感受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的品性。并将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出来,相互带动,共同融人诗境。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

1、小朋友们!在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花最美?(点多名学生作答)老师却认为最美的是——梅花。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学了这首古诗就会明白了。

2、课件出示梅花图。师板书。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伴随**,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诗,可大声读,也可小声念,形式不一。

3.课件出示游戏识字。

1)、第一关——买票:学生划出本诗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第二关——认清同行生字小队员: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的?

3)、第三关——赏梅:(课件同时出示**)做到不添字漏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三、引导想象美读入境。

1.多种形式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点生读、师生合作读等。)

2.想象一下:读过之后,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色?

提示引导:课件的古诗中闪现变色的词有墙角、数枝、凌寒、不是雪、暗香)

3.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引导体会:梅花在寒冬中开放,和其他季节盛开的花有什么不同?)

4.师进**景描述:在一个偏僻的不为人注意的墙角边,有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但知道那墙角处不是雪,而是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儿缓缓飘来。

5.讨论:你觉得梅花美吗?怎样把你心中的梅花美美地读出来,让大家也感受一下?

6.美读入境:伴着优雅的二胡弦音,吟古诗。

四、熟读成诵。

1.情景再现:摇头晃脑学古人,吟出样子吟出情。

教师先示范,小组尝试后全班尝试交流,互相评议,追求完善。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摇头晃脑,一边吟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努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沉醉于诗的意境中。)

2.吟诵会:各种方式的吟诵。·

五、画梅。1.在轻柔的背景**声中,生每人画上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

2.组织交流评议,展示其中优秀作品。

六、课外延伸。

去观察身边的梅花或其他植物,根据其特点画一画或写一写。

篇二。这首五言律诗师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形象的描绘出梅花凌寒开放、洁白如雪、幽香徐来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掌握一个偏旁部首“反犬旁”和一个新笔画“弯钩”。

2、在观察图画感悟诗意的过程中,提高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

3、感受、欣赏美华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喜爱作者笔下的梅花。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正确书写2个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配音磁带。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1、 熟读古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2、 认读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花啊?说说你们都喜欢什么花?

那你们都知道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吗?有没有在冬天开放的花呢?什么花呢?

(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介绍诗的作者。

2)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3)师领读,生齐读,指名读。

4)请同学说说诗的意思,给大家讲一讲。

5)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寒冷的冬天里飘香。

3、认读生字,背诵古诗。

1)快速画出诗中的生字,并试着读一读。

2)认读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之间进行认读比赛。

4)齐背古诗,体味意境。

4、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三、板书设计:

梅花。王安石。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熟背古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读生字,背诵古诗。

2、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1)重点指导“独”的写法,注意“独”的笔顺,学习新的笔画“弯钩”,掌握偏旁部首“反犬旁”。

2)一类生字组词。

花: 雪花梅花。

独: 孤独单独独自。

3、布置作业:写生字。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处理课后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背诵古诗,指读生字、组词。

2、处理课后练习:

1)读一读。

以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积累词语。注意强调“数”的读音。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点,重在教给学生发现事物规律的方法。

3)读一读,背一背。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注重积累。

4)表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3、布置作业:背诵全诗,读写生字。

教学反思。一、看图说话,引“梅”入境。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在网上找了很多有关梅花的**,让学生来说,自己梅花的看法。大多学生从梅花的外形和颜色来说梅花。接着,我又找来书法家话的梅花让学生欣赏,我问学生,画家为什么会如此钟爱梅花?

最后,我谈到岁寒三友——松竹梅,学生一下了联想到梅花、松树和竹子开在冬季。由此,我再导入新课 ——梅花。

二、扣词品味,赞叹梅花。

梅花的三种特点:“凌寒独自开”——开花的季节(不怕严寒),“遥知不是雪”——颜色,“为有暗香来”——香味。再让学生比较诗人最喜爱梅花的什么特点,稍作启发,便可使学生知道是“凌寒独自开”,由此理解全诗的主题。

加上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便可调动起来。

三、音像渲染,吟唱梅花。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彩的场景或氛围,我找到邓丽君名曲《梅花》,让学生闭眼倾听,当**一停,同学们迫不及待要求听第二遍,我索性把歌词也附在一起,当唱到“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我~~”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跟着**节怕大声吟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达到**,叹惊之情油然而生,我明白学生真的是读懂梅花了,那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赞叹,那是世上最美的歌声~~在情境的催化下,我接着让孩子们再读《梅花》,枯燥的文字由此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课后,我还回味在这美的旋律中,感觉这是这学期最成功的一堂课,内心感谢孩子们成就了这堂课,也为这学期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花

4梅花 王安石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古诗诵读《梅花》

课题梅花课型古诗诵读课时。认知目标会认 梅 角 枝 寒 雪 为 六个生字。教学。能力目标正确 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目标。德育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古诗,初步感受梅花坚强的品性。重点掌握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教学。重难点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梅花坚强的品性。教具准备生字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预设生成...

梅花》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诗句简析 第一句,墙角数枝梅 墙角 点明梅花开放的位置 幽僻。数枝 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影孤单。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第二句,凌寒独自开 咏梅之作不少,仅就梅花而咏梅,则无论是形象和意境并无高远之处。而 凌寒 一句则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凌寒 冒着严寒,实为全诗点睛之笔。梅花在严寒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