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训练目标

发布 2023-04-01 04:52:28 阅读 2881

一。学习用品。

1、带铅笔五支、橡皮一块、直尺一把、数字卡片0---10、文具盒、书包等。

2、课本要包好封面,写上班级和姓名。作业本要按老师规定放在课桌的右上角。

二。上课。1、上课铃声一响,停止说话和活动,快步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老师进教室,学生眼睛看着老师,班长或值日生呼起立,大家恭敬向老师问好。

3、听课。1)坐姿端正,眼睛注视老师,耳朵专心听,边听边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师讲完可以举手问。

2)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学讲完举手发言。

3)听课时专心专心致志,不做不想与上课无关的事。

4、说话。1)要发言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大胆讲话。

2)说话时身体站直,声音要响亮,要说完整的话,口齿清楚,说错了不要怕,再说一遍。

3)不能嘲笑在课堂上讲错的同学,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4)老师讲课,同学发言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有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举手发言。

5、读书。1)读书时身体要坐直,眼睛离书一尺。

2)读书时,书要拿在手里,眼睛要看书,读出表情。

3)个别朗读时,要拿起书,声音要响亮,读出语气来。

6、写。1)要听清楚作业的要求和格式。

2)要认真读题目,读懂了题意,想好了再做。

3)书写要工整,一笔一画不马虎,尽量不用橡皮檫。

4)做好一题就要检查一题,发现有错马上改正。

上“活”练习课再现数学魅力。

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规课型之一,调查显示,在苏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中练习课所占的比例有近三分之一。因此,上好练习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然而,通过听课、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平时很多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现实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有的练习课变成了“流水帐”,有的练习课“冷饭重炒”,有的练习课变成了“作业课”或“测试课”,学生对练习课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了练习课的效果。那怎样上好练习课呢?下面谈谈个人一点想法。

一、把准目标,理清关系无论什么课型,都应该始终关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三维目标如何达成,练习课也不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忽略后两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有机结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自然练习课就会变成“流水账”、“作业课”。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标准》中指出: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我认为,情境创设不应该仅仅在新授课上得到重视,练习课创设好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低年级段学生可以多创设童话故事、闯关、竞赛、游戏等情境,而中、高年级段学生则可以多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利用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像磁铁一样牢牢吸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在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阶段,黄老师把全班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黄河队、长江队)比出四位数的大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创设了极其高效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近乎理想的学习情境中。

三、科学设计,活跃思维设计好习题是成功练习的前提,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保证。习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因此,在现有教材习题基础上,研究习题的设计,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迫切。

(1)深入解读教材,区分练习层次教材中的习题往往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专家、教师经过精挑细选后的精品题,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明确练习目标,吃透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在教学时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习题,使学生拾级而上,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减负增效的效果。 (2)二度开发习题,充分挖掘价值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明确编者意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练习层次、练习目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的价值重新获得丰富和拓展,从而使得练习课更加有效。 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84页。 师:我知道:

大家一定每做完一组题就有话要说,说说吧。 生:我发现每组两道题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这其中仅仅是巧合呢?还是隐藏着什么规律?

生:我知道为什么它们的得数一样,因为3可以拿出1给1,这样1+3就变成2+2了,2个2相加也可以写成2×2. 师:

谁再举个例子? 生:例如:

1+3+5可以让5借2给1,这样就是3个3相加,也就是3×3。 师:太了不起了,每个算式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变化,那谁也能创造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呢?

4个人小组可以商量商量,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加数有几个,就是几乘几。

师:你能具体解释解释吗? 生:

1+3+5是3个加数,就是3×3,1+3+5+7是4个加数,就是4×4. 师:真的有这样的秘密?

认真观察,然后在4人小组里互相说说,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秘密。 师:看来大家发现的秘密还真行!

那么,8×8=1+3+5+……应该加到几呢? 生:(齐)1+3+5+7+9+11+13+15 师:

为什么停了? 生:满8个了。

师:我们刚才从简单的三组题开始,发现了很多,静静地想想自己的收获吧。 …如果浅显地分析此题,或许教学就会到“发现和相等”戛然而止,但对照本单元教学目标深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此题的设计意图绝不仅仅如此。

“发现和相等”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发现和相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所以,对于每道习题,我们都应该深思此题的全部价值。

从以上教学过程看,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经历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了从简单的数学现象中探索出一般数学规律和方法。应该说,习题的教学价值,在教师的引领和重组下,重新获得了丰富和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了数学教学的规律,体验了数学课堂的乐趣。

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效放飞思维教材中习题的选编针对了同年级段学生整体的思维状况和生活实际,所以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的不同学生,因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习题原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88页“探索与实践”。

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

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2、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

先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本题信息量大,问题过于细化,题目由扶到放、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思维空间狭窄,学生仿若一个程序员按部就班,没有真正获得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不妨做一下改编。 习题新颜: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增加,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可以完成教材中第88页的“探索与实践”) 改编后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他们或画图,或举例,不仅仅满足于解决这一道问题,而乐衷于探索问题背后隐藏的规律,思维的层次和广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拓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基于对教材原意的充分尊重与有效释放,更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对教材“不合身”的内容进行适度“裁剪”、适当“拼接”,这样教材才会更“合身”,内涵也将更丰富,更易触发学生的思维。 如何让练习课这“一潭死水”变“活水” ?

我们尝试着、探索着。我们相信,只要不过度追求练习的“数量”与“高效”,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并促进学生充分、有效地展开数学思考,设置富有启发性和适度挑战性的习题,定能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体验数学学习所特有的魅力。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一。课前准备?1 准备好三支削好的铅笔 橡皮一块 直尺一把 放在文具盒里。2 数学书要包好封面,写上班级和姓名。在上节课下课后及时把文具盒 数学书 作业本要放在课桌的左上角,与数学课无关的物品不要摆在课桌上。二。上课?1 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停止说话和活动,双手叠放在桌上,眼睛直视黑板,坐姿...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一。课前准备。1 准备好三支削好的铅笔 橡皮一块 直尺一把 放在文具盒里。2 数学书要包好封面,写上班级和姓名。在上节课下课后及时把文具盒 数学书 作业本要放在课桌的左上角,与数学课无关的物品不要摆在课桌上。二。上课。1 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停止说话和活动,双手叠放在桌上,眼睛直视黑板,坐姿...

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常规。一。课前准备 1 准备好三支削好的铅笔 橡皮一块 直尺一把 放在文具盒里。2 数学书要包好封面,写上班级和姓名。在上节课下课后及时把文具盒 数学书 作业本要放在课桌的左上角,与数学课无关的物品不要摆在课桌上。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