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理解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会准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自学、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情感态度: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6个生字,理解3个偏旁。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
一、二行。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
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
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很多花都怎么样了?不过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
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远(近(
京(声(运(听(
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本课11个生字,会写“七”“儿”
九”“无”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欣赏四季风景**。
师:猜一猜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说话训练)2、教师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板书课题2.四季。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理解生字宝宝。瞧,刘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理解他们吗?)
4、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谁的苹果摘得好,农民伯伯还有礼物送呢!)
5、读词语。(齐读、指名读)——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
3、图上画了什么?(草芽。
小鸟)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说话训练)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说话训练)
2、指名读,指导读。
夏天到了,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多高兴呀!)
三)学习第。
三、四句。过渡:春天、夏天这么美,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走进秋天、冬天去看看。读读课文,还能够配上自己喜爱的动作读。
1、出示秋天图,哪个小朋友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秋天到了,谷穗成熟了。)
2、指名读。
相机指导:“谷穗”(谷类植物的果实。)
鞠着躬”(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3、配上动作读。
过渡:冬天到了,瞧,一群小孩子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吗?(可爱)
4、那我们读读吧。(齐读)
5、配上动作读。相机指导:“一挺”(谁能做?)
顽皮”(“顽皮”就是十分调皮。)
四)齐读全文。
师:我们走进四季,感受了四季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五)课堂拓展。
师:课文写得太美了!我也想学学诗人,像课文那样说一句话。
我想说:“苹果红红,她笑着说:——说什么呢?
(谁来帮我说说呀?)“桔子圆圆,他对大树说:——课后,还能够说给小伙伴听。
)五、写字指导。
过渡:小朋友们不但说得好,而且读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个新朋友“乚”。
1、理解笔画“乚”
乙”,指导书空练习。
2、指导书写“七”“儿”
九”“无”。
1)引导学生发现“七”
儿”九”“无”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醒学生在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
4)提醒坐姿:身做正,脚放平。
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季,知道了四季的特点。放学后,小朋友们能够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给爸爸妈妈听,或者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三维目标:1.理解12个生字。两个笔画,三个偏旁。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课本插图,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识字,合作交流。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协助正音。
3.自由读之后,展开朗读竞赛。
三、品读领悟:
.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教师指图问:
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一个男孩,在撑船)
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这男孩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指名读第2句:
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
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很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读短文第3行。
看图,读短文第4行。
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
鱼米乡)
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有人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2个笔画、3个偏旁。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背了下来,现在哪个小朋友最勇敢,背给大家听?(激发想像,丰富感情)
1.一边听**,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的美丽景色。
2.练习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二、复习巩固:
1.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卡片,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3.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在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练习词语,积累词汇:
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
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
金灿灿的太阳。
黄澄澄的梨。
红通通的柿子。
胖乎乎的脸。
蓝盈盈的天空。
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四、指导写字:
.先请小朋友告诉她在田字格里写字要注意什么?
字写在中间。
写的时候看看横(竖)中线上有哪些笔画?
出示要写的三个字:这就是她写的三个字,理解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新笔画:横折──是一笔写成的。(书空)横折有两种写法(出示范字):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结论:一种折下来是斜的,师范写,生书空。另一种折下来是直的,师范写,生书空。
引导: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三个“口”。中间加一横变成“日”;
中间加一竖变成“中”;还能够变成哪些字?
生:白、目、田……
师:对,这些字都是由“口”变化而来的。
.小朋友,你知道“口、日、中”这三个字是怎么写的吗?出示三个字的书写笔顺,你能看得懂吗?请你说一说。
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理解新的笔画横折钩,在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
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
叶”让学生跟老师书空,理解“口”字旁,五、巩固延伸:
1.课外收集相关介绍江南风光和物产的**、**,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
2.学生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向同学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
1周(9月1日-7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8日-14日)
教学内容:?mfdtnl复习一。
3周(9月15日-21日)
教学内容:gkhjqxzcs
4周(9月22日-28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习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9日-30日)
教学内容:ieueer
庆祝国庆。6周(10月8日-12日)
教学内容:复习三。
8周(10月13日-19日)
教学内容:aneninun,angengingong复习四。
9周(10月20日-26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10周(10月27日-11月2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期中考试。11周(11月3日-11月1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2周(11月11日-11月1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3周(11月18日-11月2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周(11月25日-12月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5周(12月2日-12月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6(12月9日-12月15日)
教学内容: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7周(12月16日-12月22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18周(12月23日-12月29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19周(12月30日-1月6日)
2019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语文
课题学习目标。识字3课型识字几课时2 1 认识13个生字 会写6个字。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3 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录像 生字卡。第 1 课时。认识13个生字。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教师。一 教师范读导入,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二 初读课文。三 认读生字 四 认读词语。五 指导朗读 学生...
2019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教案教育
课题学习目标。识字3课型识字几课时2 1 认识13个生字 会写6个字。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3 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录像 生字卡。第 1 课时。认识13个生字。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教师。一 教师范读导入,引起学生对本组教材的兴趣。二 初读课文。三 认读生字 四 认读词语。五 指导朗读 学生...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阳光
阳光。第一次翻阅教材我便被这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短文所吸引。作者将阳光这一抽象的事物与禾苗 小树 小河等相联系,既富有人情味,又形象易懂。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因此本课我基本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 联想 体验等心理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猜谜导入。好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