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3-03-26 14:43:28 阅读 4958

知识要素。

夸张与装饰形状的联想。

技能要求:学习画、剪、添加与配色。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启发联想,使学生发现数字的装饰美。

实践与创造:大胆想象,创意添加,使数字更有趣。

欣赏与评议:互相交流、欣赏,不断激发创新欲望。

教学重点: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有创意的数字联想。

教学难点:数字设计既要生动可爱,又要简单不复杂。

教学过程:一。 欣赏与讨论。

1. 欣赏激发兴趣。

2. 小组交流各自的创意。

二。 设计与制作。

1.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设计、制作步骤。

2. 草稿设计、剪贴勾线、添加形象、涂色完成。

3. 制作过程中,创设交流机会,拓展思维,提高全班整体作业效果。

三。 评论与见解。

1. 有些数字特别醒目,是用了什么手法?

2. 为什么有些数字特别有趣,它夸张了什么?

3. 你觉得哪一张最吸引你,为什么?

四。 欣赏与交换。

1. 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

2. 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级任老师。

3. 作品做成头饰即兴表演。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

知识要素。概括、取舍、添加和联想。

技能要求:学习点线面组合的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创造的乐趣,发现水迹产生的现象。

实践与创造: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

欣赏与评议:能发现并评价别人和自己作品的优点。

教学重点: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 发现与引导。

1. 制造偶发事件,在纸上留下水迹,引发兴趣。

2. 说说水迹在纸上留下了什么?

3. 欣赏同龄人和名家(作品形象夸张,特征明显)的作品,初步感受水迹的夸张、流畅、富有想象的美。

二。 感受与尝试。

1. 请学生在卡纸上随意留下水迹。

2. 有意识地用晃、抹、点等方法来补充水迹。

三。 观察与联想。

1. 引导学生对水迹进行观察与联想(可以转动纸片、变化角度来观察联想)。

2. 强调物体的特征作添加。

3. 根据画面呈现的主题作适当的背景添加。

4. 欣赏抽象作品(赵无极、米罗等)帮助一时联想不出的学生树立信心。先构成画面再联想。

四。 欣赏与交流。

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给画面命名,讲述发现的过程、作品的闪光点。

2. 推荐其他学生作品,并阐述理由。

3. 说说你今天的感受和收获。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

知识要素。文字演变和古文字书写。

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涂色的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发现古文字很像身边的事物,线条优美。培养民族自豪感。

实践与创造:多种涂色方法的尝试与创新;字与色的组合。

欣赏与评议:欣赏蜡笔的不同运用带来的不同效果。

教学重点。美化象形文字。

教学难点。根据象形文字搭配涂色方法。

教学过程。一。 涂色练习。

1. 跟着练习。

教师出示范画:用多种涂色方法涂色的纸。

学生认识一些涂色方法:接色、圈色、点色、刮色……

学生尝试涂色。

尝试作业的评议。

2. 创新涂色: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涂色方法?

反馈、交流。

学生涂色。3.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新方法,及时表扬。

二。 写上象形文字。

1. 教师在底色上写上象形文字。

导入课题:象形的文字。

2. 看课件,欣赏古文字的演变过程。

3.教师讲述古文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生在自己的涂色纸上写上象形文字。

三。 组合字与色。

1. 欣赏书本范例,欣赏字与色的组合。

2. 根据象形文字配上底色。

游戏:选择与某一象形文字相配的涂色方法。

3. 学生创作: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字,配上合适的涂色方法。

四。 展评。

1. 展示。

2. 自评、互评、师评。

知识要素。初步感受方形物体。

技能要求:观察、表现细节和立体感。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材料,发现书包造型的结构美。培养学生爱护书包和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实践与创造:利用废纸盒制作或写生书包。

欣赏与评议:欣赏、比较不同类型的作品,学习评议。

教学重点:知道书包的特征。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书包。

教学过程:一。 观察与对比。

1. 导入:书包的功能、书包的特点;

2. 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让学生发现。

a. 共同点——立方体;

b.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

3. 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与纸工作品。

二。 制作书包。

1. 纸盒的选择与构思。

2. 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a. 剪去纸盒的顶部;

b. 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背带、口袋等形状,并进行美化;

c. 粘贴。

三。 写生书包。

1. 对自己的书包进行多角度观察,选择一个较好画的角度。

2. 写生书包:

a. 注意构图(书包大小)。

b. 注意书包上面的各种结构特征和细致的缝线等。

c. 注意色彩的搭配,允许比真书包的色彩鲜艳,或改变原书包的色彩。

四。 欣赏与评讲。

1.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展示。

2. 请每人说一说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独特处。

3. 以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介绍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好在何处?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学习的好伙伴。

知识要素。简单的设计和折纸。

技能要求:学习纸工折、剪的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制作的乐趣,发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践与创造:折叠纸条,并想象,剪贴、添加形象。

欣赏与评议:交流构思,展现作品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连续重复折叠纸条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纸条进行联想。

教学过程:一。 回忆引入。

1. 师生回忆曾经度过的美好的双休日,激起学生对双休日的兴奋。

2. 小组交流如何安排好双休日。

3. 学生在“万事贴”上写出自己的双休日安排。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4. 欣赏书本范作,感受装饰好的双休日活动表。

二。 想象与设计。

1. 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玩具形状,来设计双休日活动表的造型。

2. 画出大致草图,要有新意。草图不宜太小。

三。 制作与装饰。

1. 对折剪支架:在复习半圆形纸立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剪出多种形状的纸立体作为支架。(变可以台式日历为参与)

2. 师生讨论折叠纸条。

3. 小组边摆弄纸条边讨论,纸条像什么?

4. 粘贴折叠的纸条,并用彩纸添加形象,使主题更突出。

四。 欣赏与推荐。

1. 展示并评讲。

2. 学生推荐组内较好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3. 扩展:还可以制作其他活动表,使生活更有条理性。

4. 鼓励学生定了计划,就要认真按照计划去做。

知识要素。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技能要求:同步掌握描绘动物动态的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特征和习性。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实践与创造:学会用点、线、形、色彩、肌理表现动物。

欣赏与评议:学习从情感、构图、色彩等方面评论作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来画。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画面组合。

教学过程:一。 体验与交流。

1.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

2. 引导学生说说喜爱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3. 欣赏小伙伴作品。

二。 想象与创作。

鼓励大胆想象,勇于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1.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画动物。

2. 可画一种动物,也可画几种动物。

3. 画出富有情趣的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场景,体验人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4. 鼓励学生拟人化的表现。

5. 画面饱满,色彩明快。

三。 欣赏与评论。

1. 鼓励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离开座位,走一走,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学会交流评价。

2. 举办“我喜爱的动物”画展,简述自己的作品、自评。

3. 互评,从情感、构思方面。

4. 教师参与自评、互评过程,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 发散与思考。

从画“我喜爱的动物”,联系我们赖以生活的生存环境,想想人类能为动物做些什么?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思考如何表现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

知识要素。知道复制的多种概念。

技能要求:学习对折印、画、剪贴的方法。

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复写纸印画的乐趣,发现复制的秘密。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实践与创造:用复写纸对折印画,大胆想象,创意剪贴。

欣赏与评议:积极交流,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复写纸对折印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故事情境的创设。

教学过程:一。 体验与发现。

1. 通过观察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体验动物的可爱之处。

2. 再次欣赏有关音像资料,使学生感受到不少动物因自然灾害和人类捕杀而濒临灭绝,激发学生拯救动物的情感,从而揭示课题。

二。 感受与尝试。

1. 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单介绍“克隆”的科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看懂教材上的步骤图:

a. 将画纸对折,在中间加入复写纸,而后印画小动物;

b. 打开画纸,画面上出现对称的动物图案,“克隆”成功。

三。 想象与创造。

1. 教师出示有汽车图形的范作和四方连续范作,让学生辨别比较与尝试作业的不同之处。

a. 剪成车形的范作是将尝试作业在图案印制时加上车形背景后剪成的。

b. 四方连续范作是将画纸对折,在中间夹入复写纸后再将画纸对折,然后印画小动物图案和添画背景。

2. 欣赏教材第七页集体作业,发散学生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创设一个情境。

3.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 欣赏与交流。

1. 将各自的作品粘贴在情境背景图上。

2. 组内交流,根据情境讲述各自的创作。

3. 班内欣赏与交流。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

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 袋 腿 摆 连 忙 追 睛 披 8个生字,描摹 连 追 忙 睛 四个字。积累词语8个。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3.分角色朗读课文。4.了解青蛙生长的过程,初步懂得认识事物要全面。重点和难点。1.记住8个生字的字形。2.连 追 忙 ...

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教案沪教版

课题。夏天。认识本课7个生字 悄 泼 纱 夸 奖 勤 劳 认识 力字旁 教学。知识与技能。正确描写 勤 悄 纱 劳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值观。a层 能借助拼音读准课文7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勤 悄 纱 劳 目。情感态度与价标。分层教学目标。b...

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教案沪教版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夏天。认识本课7个生字 悄 泼 纱 夸 奖 勤 劳 认识 力字旁 正确描写 勤 悄 纱 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分层教学目标。a层 能借助拼音读准课文7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勤 悄 纱 劳 b层 能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