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后面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打好基础。
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 1、学生已有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经验;
2、学生已有10以内数的加法经验。
学生缺什么 1、学生没有两位数与整十数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经验;
2、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如下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法上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法(一)主动**中学习。
二)合作交流中学习。
三)及时反馈中学习。
五、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打算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出示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探索算法。
我打算分3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层次: 创设情境,注重问题意识的养成。
本节课准备以“小朋友春游乘车”为故事情节,分别出示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的座位数。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他们参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可能有这4个问题。列出算式,对已经学过的算式,直接计算、解决。
然后保留板书:“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这两个问题及相应的算式,揭示本节课的内容。
第2层次:由扶到放,促进算法的自主建构。
这个层次的设计理念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算法的欲望。由扶到放,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充分交流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算法。
在解决45+30,45+3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着重放在两位数加整十数“45+30”的教学上。教材在教学45+30时,借助小棒操作、计数器操作,然后脱离学具,抽象算法。我觉得处理小棒的操作尤为重要,教材中体现的是将几捆和几捆的小棒上下对齐了摆放,这不但向学生揭示了算理,即两位数加整十数,应该先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同时这样的小棒图也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以后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的真正目的。
小棒的操作更具思考性。
提出问题:45+30结果是多少呢,你准备怎样算?让我们借助小棒来试一试。
该怎样摆小棒呢?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注意引导摆小棒的过程: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用小棒边摆边说,使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直观地感知先把4个十和3个十合在一起。
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再拿出用计数器,让学生说说怎样拨,边操作边说;再次认识到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学生通过小棒、计数器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
接着提出:“如果不摆小棒、不拨计数器,怎么算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直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紧紧围绕“先算40加30得70,再算70加5得75”的算理。
学生经历了45+30的算理理解和算法探寻,再来学习45+3,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迁移条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可以选择操作小棒,也可以选择计数器,也有可能有的学生脱离直观操作,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和计算。得到先算5+3=8,再算40+8=48。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再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算理,领悟算法。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3层次:两次比较分析,深化认识。
第一次组织45+30和45+3的算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充分交流,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实现算法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议一议;在这基础上再全班交流,主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 第二个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这种比较能让学生理清不同情况的计算思路,掌握算法,也渗透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有益于竖式的教学。
第二次比较是“想想做做”第1题,一是比较学具操作过程和计算时的思考,二是比较从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变化到整十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时让同桌一起先拨第一组算式,拨好后,让学生谈谈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感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本质区别。比完第一组后再拨第二组,讨论两个算式拨法的区别。
讨论完再对两组算式做横向的比较,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变化到整十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区别,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的更彻底,更容易整理和归纳算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差别。
第三环节:多样练习,形成技能。
我打算分以下3个层次进行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想想做做”中的第题。
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着重比较,已在前面说过。第2题,则要求学生脱离计数器进行抽象地思考,直接一组一组地对比着写出结果。
这里,通过对比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2.综合练习:在这部分创设了一个游戏“闯关进城堡”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算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这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拓展练习:出示+□5□的题目,请学生想一想,并说一说。
第一题在加号后面应该填一个整十数,第二题在加号后面应该填一个一位数。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总之本节课,主要结合具体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索,领悟算法;注重应用、拓展,形成计算技能。
说课稿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 一 纵横联系,析教材。本组教材围绕 多彩的春天 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 万物复苏的美景 柳树醒了 这篇课文是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在这篇童话中它运用了诗的手法描述了春天里一系列的变化 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奋进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 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针对课文特...
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3.鼓励欣赏法。在小组展示中,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 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 说 读 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识字教学的特...
一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
学习必备欢迎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统计 说课稿。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一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分析。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统计 一 是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象形统计图表,进行准确的填写 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