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 上下 前后

发布 2023-03-20 09:47:28 阅读 3414

精品资源欢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上下、前。

后)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

精品资源欢迎**。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

精品资源欢迎**。

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位置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 上下 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 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 想想做做 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 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四认位置》

课题年级主备人使用人。认位置一年级。单元4审核人。课时1使用日期。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 前后 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本课时学习目标。体上下 前后 左右 的方位。2 能按上下 前后 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 前后 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 上下 前后

精品资料欢迎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位置 上下 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 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 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 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 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