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凤阳县燃灯中心小学汤永泉。
2023年12月8日。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多**课件。
一、导入新课,摆出观点。
1.柔弱的水,坚硬的石,却演绎了一段传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2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领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你能给大家描绘这一奇观吗?
3、这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又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4、学生交流。
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这就叫目标专一;目标专一(板书)“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决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
(板书) 谁来读好这段话?
5、看着这太极洞奇观,听着这专注的滴水声,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启示呢?
小结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再读一遍。这个句子,什么意思啊?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用上面一个,而要用下面一个呢?
它是在强调自己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是不可置疑的,你再读一读,把作者的这个想法读出来。齐读。
6、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做不成。其实文中也有一句表达作者这一观点。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在这一段中,有三个词加了双引号,分别是?——滴水穿石滴穿顽石。作者为什么在这三个词上加引号呢?还有什么含义?
读一读这句话,把作者加引号的用意读出来。
大家看第一句,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是一个假设的观点,但是这个假设的观点,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呢?要论证。
二、品读名人成就事业部分。
1、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2、他们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吗?默读课文,请你在关键词处圈画,批注。
3、交流:1)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小水滴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编写药学著作,补充他的小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目标专一;
具备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他写出了——“二十几年”“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正因为李时珍。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读李时珍事例的感受吗?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权。
哪些字词中最能体现爱迪生滴水穿石的精神。
补充:仅为了选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碳条、钌、铬等1600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吧。引读。
3)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数十年挥毫作画,技艺如火纯青。
齐白石有没有做到像小水滴那样?
出示:白石老人的画。你能用一句经典的名句谈谈你的感受吗?
指名读,4、拓展迁移 (1)师:是不是只有这三个事例能证明作者的观点?从哪儿看出来?
为什么不写了,不是越多越有说服力吗?多了啰嗦。多了不好,那就少一点,就举一个两个,行吗?
【古今中外】那是不是非得举这三个人的事例?
从古到今,还有哪些人和他们三个一样,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了伟大成就?你来介绍一位好吗?怎么介绍呢?向作者学习,比较三个事例,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指导:先介绍朝代或国籍、身份、姓名、接着介绍经历、主要成就和贡献,既要全面又要凝练。
自由练说2 指名交流。你觉得事例可替换文中哪一。
5、我们从前人的故事中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就,就得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作者说齐读: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三、雨水与水滴的区别。
是呀,作者在证明自己观点时所选事例是多么精当呀,这足以让我们信服了,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呢?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读这一自然段,谈谈你的看法。
这从反面来说明道理,正反两方面结合,使课文的说服力更强,更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齐读。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实现理想。
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留给给我们的启示。齐读。
2、师:相信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要记住,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齐读——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老师衷心地祝愿你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作业。1、写下你发自内心的感言,并署名。送给自己或者同学们。
2、结合自己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有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
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训练语感悟并举。
一、读中感知 ,读中感悟。
以自然景观揭示作者观点。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进行品析,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揭示作者的观点。
二、训练和感悟并举。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一点,抓住了“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词语理解,然后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来理解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通过朗读训练来加强对三位名人事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并引导思考三个名人事例是否能少写一个或多写一个,体会作者举例论证的精当、全面。
在学生学习三个事例后,能仿照课文所举事例的介绍顺序体会介绍时是先介绍名人国籍、朝代、身份,接着介绍他的主要经历,最后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成为学生语言训练的载体,学习表达方法。
一堂课下来,仔细反思一下,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在学习三个名人事例,抓关键词体会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因为我未能将人物精神与水滴精神联系上,所以学生在后,让学生交流具有水滴精神的人物时,因为时间紧凑,匆匆结束。
在本文初次接触读后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应给学生建立概念,并给于适当指导写读后感的方法。同时对于设问与反问的认识与感悟也应建立概念,体会这种句式的表达作用。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示范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步骤开始部分基本部分。1 篮球 学习原地单手运球技术2 素质练习 运球接力跑。1 让每个学生都乐于篮球运球的练习,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2 使学生初步掌握 原地单手运球 的技术技能。3 发展学生的上肢能力 灵敏和身体协调性。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6西湖》示范课教案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 一 调动积累 激趣揭题。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 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 凭借想象,指导初读。1 配乐范读课文。2 学生自读课文。1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6西湖》示范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 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 远眺 近赏 月下 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