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 教案

发布 2023-03-15 15:58:28 阅读 8956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0的四则运算。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现在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知识讲解。

1. 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所以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明确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 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了50米,写成算式就是: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写成算式是,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

5)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 (

6)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 (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

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 和○ +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总结: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即。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3. 我们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例如计算 (―8)―(3)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3)=―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8,所以 (―8)―(3)=―5。①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

试一试:再做一个填空:(―8)+(5,容易得到(―8)+(3)=―5。②比较①、②两式,我们发现:―8“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

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换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如果用字母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

4. 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加。

(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相加。

(3)同分母的分数可先加。

4)符号相同的数可先加。

考点/易错点1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考点/易错点2

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技巧有:

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

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

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

4)带分数拆开:计算含带分数的加法时,可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结合相加。注意带分数拆开后的两部分要保持原来分数的符号。

考点/易错点3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考点/易错点4

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三、例题精析。

例题1】题干】计算:

答案】(12)

解:原式解:原式=

解:原式解:原式=

解析】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应注意先确定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先判断是什么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然后按照有理数加法的三条法则来具体处理。

例题2】题干】计算:

答案】(1)解:原式=

解:原式=

解:原式=

解:原式=解析】本题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使运算简便。具体技巧有以下几点:

(1)若有小数,能凑整的先加。(2)同分母的分数或有倍数关系的分数可结合一起计算。(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

(4)先把正数、负数分别集中相加,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

例题3】题干】列式并计算:与的和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的和.

答案】解:由题意得:

解析】认真审题,看清题意,本题求得的是与的和的绝对值,而不是求绝对值的和,在去绝对值符号时要注意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化简: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数值是它的相反数.

例题4】题干】某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这个检修小组一天中行驶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求收工时检修小组距a地多远?

2)距a地最远时是哪一次?

3)若检修小组所乘汽车每千米耗油0.5升,则从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答案】解:(1)-4+7+(-9)+8+6+(-4)+(3)=1(千米).

答:收工时检修小组在a地东面1千米处.

2)第一次距a地|-4|=4千米;

第二次:|-4+7|=3千米;

第三次:|-4+7-9|=6千米;

第四次:|-4+7-9+8|=2千米;

第五次:|-4+7-9+8+6|=8千米;

第六次:|-4+7-9+8+6-4|=4千米;

第七次:|-4+7-9+8+6-4-3|=1千米.

所以距a地最远的是第5次.

3)从出发到收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4|+|7|+|9|+|8|+|6|+|4|+|3|=41;

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41×0.5=20.5(升).

答: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20.5升.

解析】首先审清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例题5】题干】已知有理数+3,-8,-10,+12,请你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使其运算结果最大,这个最大值是。

答案】解:(+3+12)-(8-10)

故答案是:3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理解当(+3+12)-(8-10)时,计算的结果最大是关键.

例题6】题干】已知两个数的和为,其中一个数为,求另一个数.

答案】解:.

故另一个数是.

解析】本题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考查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基础题型.

例题7】题干】弘文中学定于十一月份举行运动会,组委会在整修百米跑道时,工作人员从a处开工,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开工处a到收工处b所走的路线(单位:米),分别为+10、-3、+4、-2、+13、-8、-7、-5、-2,工作人员整修跑道共走了多少路程?

答案】解:|+10|+|3|+|4|+|2|+|13|+|8|+|7|+|5|+|2|,54米.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这是基础,要熟练掌握.

四、课堂运用。

基础】1. 计算:

答案】(1) (2) (3) (4)

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分别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先通分,再计算.

2. |x-1|+|3+y|=0,则y-x-的值是( )

a.-4 b.-2 c.-1 d.1

答案】解:∵|x-1|+|3+y|=0,x-1=0,3+y=0,解得y=-3,x=1,y-x-=-3-1-=-4.

故选a.解析】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初中阶段有三种类型的非负数:(1)绝对值;(2)偶次方;(3)二次根式(算术平方根).当它们相加和为0时,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项都等于0.根据这个结论可以求解这类题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减法习题

有理数的减法 l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用字母表示成。2 下列括号内应填什么数?3 温度3 比 7 高 温度 8 比 2 低 海拔 200m比300m高 从海拔250m下降到100m,下降了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b 两个负数相减,差...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有理数

同步达纲练习 1 判断题。1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得 7 3 3 7 6 x y x y 2 填空题。2 气温从 5 上升到8 上升了 3 大于 10而小于3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4 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且a 2,则a b 5 比 2 78大 0 23的数是 6 两个数的和是 65,一个加数为 27,...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试卷

班别 姓名 座号成绩。一 选择题 共10小题,每题3分 1.等式 2 7不能读作 a.2与7的差 b.2与 7的和 c.2与 7的差 d.2减去7 2.计算5 3 7 9 12 5 7 12 3 9 是应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