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3-13 23:15:28 阅读 9697

教学反思。横。岭。

中。学。

陈艳英。《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知识为载体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得出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必要性。能够体会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于生活、生产,并服务于社会。

二) **新知。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先复习幂的意义及相关的概念,引导学生很快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分析法则的特点及注意问题,然后再做大量的变式练习巩固这个法则。我想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发展了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并且学会了与同伴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3) 举例及应用。

首先出示例题,请四位同学上台演板,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做,师生共同点评。强调解题格式。接着出示判断题,也是加深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认识,起到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

四)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 作为一名教师,以前我们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根本不需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要知道知识的结果就可以了。课改以后,教师要被学生牵着走,教学内容侧重于动手实践,形式侧重于合作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旧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2. 注意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

在这节课上,我努力成为课堂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是根据大量有关运算归纳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规律的得出是通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本节课的教学是按照“特殊—一般”的认识规律而展开的。

4. 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终身受益。

5. 多**教学的辅助作用。这节课的课件很简单,没有象通常的公开课那样把所有的过程都做上去,象放电影一样。

由于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因此,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不能丢,课改以后仍要坚持精讲精练。

本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 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过于细致,花费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宽裕。

2. 在练习,底数互为相反数时,要学生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而转化的关键要看指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对学生估计过高,认为这个问题不在话下,而这恰恰成为本课教学中的“拦路虎”。

总之,反思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有得有失。得的自然要继续努力发扬。失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体会,并逐步改正。通过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勤于进取。

七年级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

第1课 7 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 编写时间 3月9 执行时间 总序第26个教案。教学目的 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教学分析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 性质 的正确使用。疑点 同底数幂乘法公式和合并同类项意义的区别。教具 投影片。...

七年级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并能熟练地运用它进行计算,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2 通过推导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 概括与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教学难点 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具 投影仪。板书设计 同底数幂的乘法。例1 t span cw 97,h 21,da...

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教学反思。精品文档。横。岭中学。精品文档。陈艳英。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知识为载体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容易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