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题型较全面,考查的知识较全面,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较全面。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覆盖了教材前半部分每一课书的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的个别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外;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479人参考考试,优秀80人,优秀率16.7%,及格148人,及格率68.1%,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
各班比上个学期均有较大进步,尤其是普通班中的104班,及格率达73.36%,但非层次班中优秀的人数还是比较少。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如选择题全对的同学达11%,材料题和问答题都全对的同学达8%。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很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比较、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除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较强外,也反映出学生阅读面较广,综合能力较强。如层次班的学生在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失分较少。
4)非层次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比过去有所增加,及格人数也比上期多得多。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贞观之治”误记为“开元盛世”,把“铁木真”误答为“忽必烈”,“行省制度”错答成“三省六部制”。
3)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牵,对选择题的答题能力较差,50分的选择题中得分20分以下的约占了5分之一。总成绩在20分以下的也有十几个人。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只有四个小题,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分析历史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较低,也反映了平时教学中未能认真引导学生注意结论的得出是缘于那些有材料。如经济重心南移的材料分析这道题,学生得分率较低。
5)学生的历史比较、归纳能力较差。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这道题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之一。
6)学生对课本不够熟悉,说明学生未能认真读书。
四、改进措施。
1、根据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实际,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多让少来参与,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2、历史科需要学生主动记忆,因此,努力让学生每周抽一点时间读读历史课本,记忆一下所学的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由于学生基础普遍差,要多提供例子。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8、普通班应多关注学困生,努力让学困生有所进步。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5 学生的历史比较 归纳能力较差。6 学生对课本不够熟悉,说明学生未能认真读书。三 改进措施。1 根据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实际,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多让少来参与,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2 历史科需要学生主动记忆,因此,努力让学生每周抽一点时间读读历史课本,记忆一下所学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在试题上面,偏简单,基础题占90 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平均能完成65 基础题学生得分率低的原因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一点在历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的督促落实不到位,检测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材料题的难题得分率更低,人均在2 3分左右。在难题材料解析题中,学生不会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历史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通过三个多月的历史教学,迎来了期末考试,针对考试的情况对本次考试作深刻的分析,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力求让每个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以下是具体分析 考试得分情况为 七年三班,平均分为32.57分,四班平均分30.36,五班32.68,十班平均31.55,十一班平均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