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发布 2023-03-10 13:36:28 阅读 3746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

群居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29.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2分)

大禹。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分)

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分)

三过家门而不入。

4)除了治水,大禹还有哪些重要事迹。(2分)

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

30、阅读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10分)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2分)

齐国。(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6分)

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葵丘会盟。(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

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

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 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1分)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1分)

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 儒家无为而治27. 问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4分)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4分)

29.(1)大禹 (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

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会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

3)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

勃李中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在历史学习中,许多同学化繁为简,把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概括为 三点四段五河 其中三点即指大运河的北端 中心和南端。它们分别是。a 涿郡 长安 余杭b 涿郡 洛阳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10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11 荀子 中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 尧舜时禅让制 b 夏朝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参 一 选择题 40分。二 识图题 16分。21.1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遗址。2 说明那个时期人们可能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说明当时的这个部落的与打鱼有关,人们企盼能够有丰富的鱼作为食物 鱼也可能是这个部落所敬仰的神。22.1 孔子春秋儒家。2 思想方面 提出 仁 和 礼 的观点。政治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