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发布 2023-03-10 19:02:28 阅读 3972

10.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23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1.《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1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 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 d.巩固统治。

13.《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4.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燕 b.韩、赵、魏 c.赵、魏、秦 d.燕、韩、赵。

15.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的奖赏。

16.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7.牛耕在我国使用了二千多年,它最早出现在。

a.商朝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8.今天汉字的渊源是( )

a、甲骨文 b.金文c.大篆 d.小篆。

19.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bcd20.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d.墨子

2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2.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或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韩非 b.孔子c.孟子d.老子。

23.导致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石制工具的出现 b.木制工具的出现

c.青铜工具的出现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4.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提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下列说法能体现孔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因材施教。

26.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纵横家。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这句话反映的是( )

a.注意因材施教b.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不分贵贱,广收门徒 d.对学过的知识要按时复习。

28.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纵横家。

下图是我国2023年出土的一种珍贵的乐器,它**优美,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请据图回答29-31题。

29.图中乐器的名称是( )

a.铜钟b.青铜铃 c.曾侯乙编钟 d.古筝。

30.它属于哪一个时期的乐器( )

a.西周 b.东周 c.战国 d.春秋。

31.上图乐器出土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 b.湖北随州 c.四川三星堆 d.陕西咸阳。

32.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3.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欢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34.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的实质是( )

a.父子相传 b.定期轮流 c.战争争夺 d.民主推选。

35.“中华开国五千年,福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谁(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二、列举(6分)

36、请分别列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三、填表(37、请分别写出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7分)

四、材料阅读、分析。

38.读图请回答(7分)

1)图一是聚落原始居民的房子,图二是聚落原始居民的房子。

2)图一居民处于流域;图二的居民处于流域。

3)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居民已经过着生活。

4)两个聚落民居式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9.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时。

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

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1分)

2)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

他的变法开始于哪一年?(1分)

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

26. 儒家无为而治27. 问鼎中原春秋首霸。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

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

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

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

三、材料阅读。

28.(1)群居生活。 (2分)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4分)

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4分)

29.(1)大禹 (2分)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

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

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

30.(1)齐国。(2分)

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

3)葵丘会盟。(2分)

31.(1)商鞅。(1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

2)秦孝公;(1分)

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

3)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

勃李中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在历史学习中,许多同学化繁为简,把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概括为 三点四段五河 其中三点即指大运河的北端 中心和南端。它们分别是。a 涿郡 长安 余杭b 涿郡 洛阳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墨家用 刑罚 统治百家争鸣孔子。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三 材料阅读。28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参 一 选择题 40分。二 识图题 16分。21.1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遗址。2 说明那个时期人们可能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数学思想。说明当时的这个部落的与打鱼有关,人们企盼能够有丰富的鱼作为食物 鱼也可能是这个部落所敬仰的神。22.1 孔子春秋儒家。2 思想方面 提出 仁 和 礼 的观点。政治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