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 2019川教版

发布 2023-03-10 19:03:28 阅读 8831

马集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

班级___座号___

一、选择题(20分。

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70万-20万年前,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同学们很感兴趣,准备一起去参观老师提到的我国境内的此原始人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a、云南b、陕西c、北京d、河南。

2、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3、黄河,被华夏儿女誉为“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下列我国的远古人类、原始居民及部落中,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1北京人○2河姆渡人○3半坡人○4炎帝部落○5黄帝部落○

a、○1○2○3○4○5b、○2○4○5c、○2○3○4d、○1○3○4○5

4、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导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来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5、约公元前16世纪,某部落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某个朝代,这个首领是()a、伯益b、商纣c、盘庚d、成汤。

6、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7、《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则材料侧重点是()

a、齐桓公称霸b、管仲相齐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8、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一统b、大变革c、民族政权并立d、**皇权加强。

9、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

10、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有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统一b、弱肉强食c、诸侯争霸d、国家数目越来越少。

11、据史书记载,“公元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这则材料主要体现了()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与秦末农民起义军打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有关的成语()a、草木皆兵b、问鼎中原c、破釜沉舟d、退避三舍。

13、“苟可以强国,不循其礼;苟可以利民,不法其古。”的作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的措施主要是()

a、奖励耕战b、严明法令c、重农抑商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可以买卖1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主要原因是()a、秦的强大b、顺应时代潮流c、秦军英勇奋战d、远交近攻策略应用15、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使用的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法家经典c、道家经典d、墨家经典。

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有代郡、邯郸郡等郡名和蓝田。

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分封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1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有关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1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起**集权制度。

1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则材料说明了()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0、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主要目的()a、加强**集权b、刑法严苛c、解决王国问题d、统一文字。

二、非选择题(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它们的饭碗了”材料二“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多异姓王、同姓王。

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实际上变成了和**直接统辖的郡一。

样的地方政权。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状况?该朝代推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长沙哪一个历史遗址中的发现反映了这一变化?(3分)

2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

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至少两条,少一条或者错误一条不得分)哪一条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3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商君之法失败了吗?为什么?(2分,理由不正确不得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1)上述两则材料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2分)

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分)

3)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1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见右图。

1)这次起义发生在今天的哪个省份?(1分)

2)这次起义中建立了什么政权?在什么地方建立的?(2分)

3)材料中的“两个小队长“和“900多贫苦农民”没有误期,而是按时间到达,那么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分,理由不正确不得分)

4)这次起来的历史影响。(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1: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材料2: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

材料3: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1)尧舜禹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是如何传承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看重什么?(2分)

2)你是否觉得这种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说明理由。(1分)

3)这种传承制度后来被哪一种继承制所替代?(1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环县二中2012 2013 1七年级历史 上 期中测试题。一 选择题 30分 1 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a 陕西省 b 北京市 c 云南省 d 浙江省。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会不会说话 b 能不能直立行走c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会不会使用工具。3 河姆渡...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2分 1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a 云南元谋b 北京周口店 c 陕西西安 d 浙江余姚。2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孔子周游列国 与 诸侯 列国 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 d 郡县制。3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 于春秋战国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

初一历史 上册 集体教案 华东版 时间 09年11月2 6日课时 1课时执笔 高敏。第课期中复习。教学内容 习题练习评讲教学目标 1 通过习题讲评发现学生在知识识记上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2 在习题讲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3 讲评中,引导学生注意并逐步学习如何审题 如何...